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丨全链覆盖、实践重构、课赛促改:农村电商实训育人体系构建

2025-11-26 14:36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省级“双高计划”建设,不断筑牢党建思政引领力、提升产教融合适应力、彰显人才培养贡献力、强化创新服务支撑力,在“金算盘”党建工作体系创新、红色财经文化育人、财经商贸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党建引领内部治理效能提升、数智绩效创新服务发展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套成熟定型、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涌现了一批具有辨识度和推广价值的实践成果,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链覆盖、实践重构、课赛促改农村电商实训育人体系构建

摘要:本案例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缺乏真实产业场景支撑的困境,依托省级高水平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联合泸县政府部门,创新构建“链上协同—实践重构—课赛促改”的实训育人体系。联合地方政府、企业、产业园区共同打造全产业链实训生态共同体,重构“理论+案例—项目实战—企业跟岗”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校—省—国”三级课赛融通机制驱动教学改革。近3年,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率100%,开发典型课程资源3门,提交产业报告(方案)32份,短视频播放量超300万,孵化学生创业项目1个并吸纳就业4人,典型经验被《四川教育》专题报道,为高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一、实施背景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城乡融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发展。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针对传统商科教育普遍存在实训平台主体单一、资源滞后、脱离真实农业场景等问题,与四川省农业大县泸县(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合作,在泸县电商产业园区共建农村电商实训基地,以“需求牵引、政府搭台、院校赋能”为思路,创新构建农村电商实训育人体系,破解实训困境,培养“懂技术、会运营、能创新”的农村电商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高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构建了一条新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多主体协同,打造产业“全链条”实训生态

突破传统校企单点合作局限,以泸县农村电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全产业链为轴心,在泸县商务局牵头下,整合产业园区、基地(中心)、企业等多主体资源,打造产业“全链条”实训基地群。生产端对接龙眼种植基地、谭坝粮油基地,强化学生农业情怀与产品认知;加工端联动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深化加工流程理解;仓储物流端引入宴美冷链基地、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掌握冷链与配送关键环节;销售端依托泸县电商产业园及入驻企业,提供真实电商运营环境,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全链覆盖”的实训生态,确保实训场景覆盖产业链各环节。

image.png

农村电商“全链条”实训生态

(二)真项目融入,重构“三阶段”实践教学体系

以校级质量工程为抓手,组建校企“融合型”教学团队,聘请产业链专家为行业导师,聚焦农村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第一至三学期,将泸县农特产品案例深度融入《农产品电商化开发》《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案例”融合;第四学期,集中开展校外项目制实战,学生分组深入产业基地、冷链物流、加工企业、电商园区等,完成“产业调研—营销策划—电商实战”全链条活页式任务,形成“课程实训(校内理论+案例)→项目实战(校外集中实践)→企业跟岗(岗位能力深化)”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image.png

“三阶段”实践教学体系

(三)赛评改循环,构建育人质量提升闭环

积极响应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区域特色活动(泸县龙眼龙虾节、川货电商节)转化为育人载体。联合泸县商务局冠名举办“韵味龙城杯”高校直播与短视频技能大赛,并将校赛全员纳入专业课程实战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推广泸县特产(如龙眼、黄粑);赛事成果(短视频、直播数据、策划案)直接转化为课程评价依据。同时,建立“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体系,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更高层次竞技,并将各级技能大赛标准反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动力)→以赛促教(检验教学效果)→以赛促改(优化培养方案)”质量提升闭环。

三、成果成效

(一)育人成效显著,服务产业能力提升

学生技能竞赛(含校赛)参与率与获奖率达100%,在“韵味龙城杯”等赛事中表现优异,为冲击省赛、国赛奠定基础;孵化学生创业典型1例(杨成,主营新媒体策划与农产品直播),吸纳4名大学生就业;2022级学生何洁玲获国家奖学金。完成《泸县龙眼产业调研报告》《宴美冷链物流供应链优化方案》等高质量报告(方案)32份,部分建议获泸县商务局及企业采纳;提出产品包装、品牌IP开发方案20余项,创意成果获企业青睐(如宴美冷链邀约参与设计);课程期间发布推广泸县特产短视频118条,总播放量超300万,有效提升区域品牌曝光。

(二)教研成果丰硕,模式影响力扩大

校企共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获批校级教材建设立项,《农产品直播电商实训》获批校级专创融合课程立项;录制完成微课《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理论与操作指南》并用于继续教育。依托现代商贸产学研平台,校企联合科研团队(郑晓书、刘国强等博士牵头)立项相关市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该育人体系被纳入校级“政行校企四维育人”示范项目,成功复制至成都东部新区、龙泉驿区共建农村电商孵化基地;经验延伸至“电商+汽车”领域(如龙泉驿区“驿汽杯”融媒体大赛),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应用;成果获“四川教育在线”等媒体报道,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四、经验总结

(一)构建产业“全链条”实训生态

本案例聚焦县域农村电商产业链,由政府(泸县商务局)主导整合链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企业(基地)等多元经济主体,形成紧密联动的实训生态。创新提出“政府搭台、多元协同、高校赋能”的产教融合路径,有效解决了传统校地合作中常见的“校热企冷”“资源对接不畅”等痛点,将实训场景从单一企业点拓展至覆盖全产业链的“面”,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精准匹配和高效协同。

(二)建立“课群耦合”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构建“课程实训(校内理论+案例)→项目实战(校外集中实践)→企业跟岗(岗位能力深化)”的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将真实县域产业项目深度嵌入课程群(如电商开发、供应链、直播运营),实现多门课程(“课群”)围绕同一产业链(“链”)的有机融合与能力叠加(“耦合”),并通过“校内基地+校外平台”双轨制和“企业导师项目化教学+学术导师理论深化”双向互嵌,显著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

(三)建立“赛—教—评—改”质量提升螺旋

建立“校赛(全员参与课程化)—省赛—国赛”三级竞赛体系,并将赛事标准与要求深度融入课程教学与评价,最后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完善,建立了“赛—教—评—改”的质量提升螺旋,持续推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动态优化,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改革机制。(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