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技艺的热爱、对品质的执着和对完美的追求,要求劳动者在专业技能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特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需要更多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一是职业院校在制定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时,应明确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确立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并将其系统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育人方向始终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二是职业院校应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专业课以及特色课程中,构建弘扬工匠精神的课程体系。同时,依托虚拟仿真、在线互动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景,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三是职业院校要强化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行为。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完善实训功能区域的设施设备。建立严格的实训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实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训,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磨炼技能、锤炼意志。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人。职业院校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一是职业院校应加强对教职工成长服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专题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引导教师自觉以工匠精神对待教育事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以教职工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二是职业院校要鼓励并支持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通过亲身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丰富教学案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职业院校应积极拓宽师资来源,采取柔性政策引进一批全国技术能手、行业顶尖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来学校担任产业教授、兼职教师,将最鲜活的技术、最前沿的工艺、最地道的工匠精神带进校园,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增强师资力量。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好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一是职业院校应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校园景观设计、环境布局、公寓文化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二是职业院校应依托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传统阵地,结合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线上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的火种播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三是职业院校应针对广大学生的心理和诉求,结合植树节、劳动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点,经常性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聚焦工匠精神,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精心创作一批诗歌、散文、音乐、舞台剧等艺术作品,让青年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职业院校需要树立可学可做的“标杆”,让抽象的价值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迹变得具象化、可触摸、可感知。一是职业院校要确立榜样的选树标准,综合考量选树对象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群众基础,确保选树对象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同时,实施榜样跟踪监督和荣誉退出机制,对发生负面情形、不再符合标准的榜样要按规定程序处理,以维护榜样群体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职业院校要建立多元化的榜样挖掘渠道,通过教师举荐、学生推荐、个人自荐的方式,广泛挖掘积极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学生,选树先进典型。三是注重榜样宣传,通过故事化讲述、全媒体传播、多渠道展示,统筹各种工作力量,用心讲好榜样故事,展现其精神风貌与成长历程。同时,组织先进典型开展进班级、进宿舍等活动,让同辈学生近距离感受先锋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见贤思齐,不断提升自我。
(作者:樊云青,肖润花,严辰辰,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4年)”基金项目: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4KS46D)和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2023年度学校校企合作专项课题“校企协同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QZX-23-02)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