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丨民族地区财务干部“精准滴灌”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西藏林芝市财务干部培训

2025-11-12 14:08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省级“双高计划”建设,不断筑牢党建思政引领力、提升产教融合适应力、彰显人才培养贡献力、强化创新服务支撑力,在“金算盘”党建工作体系创新、红色财经文化育人、财经商贸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党建引领内部治理效能提升、数智绩效创新服务发展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套成熟定型、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涌现了一批具有辨识度和推广价值的实践成果,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民族地区财务干部“精准滴灌”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西藏林芝市财务干部培训

摘要:本案例聚焦服务国家“治国兴边”战略,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基层财务干部专业能力薄弱、传统培训“大水漫灌”效果不佳等痛点,依托国家“双高计划”专业优势,通过首创“333”精准课程体系、打造“六维一体”教学模式、搭建“四师协同”师资矩阵、实施“五维联动”管理机制、创建“1+N”全周期延伸咨询等核心举措,创新构建了“需求调研—定制课程—实战教学—动态评估—训后辅导”五阶闭环的“精准滴灌”培训模式,为西藏林芝市158名财务干部提供高度定制化培训。培训合格率100%,学员满意度96.7%,获林芝市财政局书面高度评价。成功拓展林芝市国有企业、会计考证等延伸项目;“精准滴灌”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为财经类高校服务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川财方案”。

关键词:干部培训精准滴灌培训模式社会服务 

一、实施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职业院校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西藏林芝作为边疆重镇,肩负维护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的重要使命。受地理、教育及人才基础制约,当地基层财务干部普遍面临专业能力薄弱、知识更新滞后、信息技术应用薄弱等问题。传统“大水漫灌”式培训内容适配性差、模式结构不优、师资实践性不足,难以满足岗位精准赋能需求。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主动响应国家战略与职教服务地方导向,精准对接林芝市财政局,深入调研需求与短板,充分发挥财经专业优势与行业特色,创新性提出并实践“精准滴灌”培训模式,旨在破解传统培训困境,提升培训实效,为提升边疆地区财务治理能力与现代化水平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333”精准课程体系

聚焦民族地区基层财务岗位核心能力,构建“三维需求诊断、三层能力赋能、三类方法渗透”体系。依托校政深度协同,通过问卷与访谈采集委培目标、岗位需求、学员个人成长(含民族、专业、岗龄等6维度)“三维需求”数据,奠定施训基础;针对能力短板,整合校政企资源,从“政策法规认知层、业务操作熟练层、实践应用创新层”精炼内容,开发涵盖基础会计、政府会计、绩效评价等8大模块42门课程的“三层能力”课程包;创新采用随堂测验即时反馈、专业软件模拟实操、岗位情境实战实习“三类递进”教学方法,确保知识技能以“高频次、小单元、情境化”模块精准内化吸收,实现学用无缝衔接。

(二)创新“高频互动”滴灌式教学模式

突破传统以教为中心培训模式,融合教学六环节,强化高频互动,加强即时反馈与深度参与,创新打造“高频互动、多维滴灌”精准教学模式,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拓展训练(破冰融合,增强团队凝聚力)、理论讲授(双师精讲,夯实政策法规与专业理论基础)、随堂测试(即时反馈,动态调优教学节奏)、实训实操(智慧赋能,在仿真环境中熟练业务操作技能)、分组研讨(头脑风暴,聚焦难点产出314篇心得体会)、岗位实习(情境浸润,在对口单位跟岗提升综合应用能力)。该模式打破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个体学习与团队协作的壁垒,通过实现知识技能“模块化、情境化、阶梯式”精准内化。

(三)打造“四师协同”培训团队

汇聚“双高”建设计划优质社会资源,组建“政府专家(权威解读最新政策法规)+高校名师(系统讲授前沿理论与方法体系)+企业高管(剖析30+真实场景与信息化解决方案)+业务尖兵(实战会诊复杂难题)”的复合型顶尖师资团队。“四师”协同贯穿训前、训中、训后,训前共研夯基(联合备课、案例共研、定制教辅);训中双轨赋能(“理论精讲+案例实战”深度融合);训后滴灌提升(复盘总结、成效提炼、内容迭代)。

(四)建立“五维联动”管理机制

将精细化、智能化理念融入培训全过程,建立“党建引领+科学固本+学员自治+数字激励+身心赋能”五维联动管理机制。党建引领(成立临时党支部、微党课筑牢思想根基);科学固本(“晨打卡+夜归寝”制度营造沉浸学习环境);学员自治(班委策划锅庄舞等联谊活动等促进文化融合与共享);数字激励(覆盖出勤、互动、成绩的积分体系动态排名);身心赋能(“重走书记路”、主题汇演强化使命担当),实现刚性约束与柔性激励统一、外部管理与内生驱动协同。

image.png

林芝市财政局财务人员会计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

(五)创建“1+N”续航服务模式

针对训后能力转化与持续提升瓶颈,依托智慧教育平台与“双师型”团队,创建“1(首席教授)+N(骨干教师)”咨询服务团队,提供“在线答疑+定期回访”服务。训后半年内,累计为林芝学员提供精准咨询112次,问题解决率达95%以上,成功树立了财经干部培训“全周期服务”新标杆,实现从“集中培训”到“长效赋能”的重大突破。

image.png

“精准滴灌”培训模式

三、成果成效

(一)学员能力显著跃升,培训目标高质量达成

通过“基础夯实—场景淬炼—岗位反哺”分层培养,参训学员158人考核合格率100%,撰写心得314篇,形成简讯33篇;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评估,政府会计、预算编制、政府采购等6项核心能力平均提升42.3%,实现从知识接收者到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跃迁。11名学员返岗后通过会计初、中级职称考试,有效带动所在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绩效、内控管理、采购流程的规范化。

(二)培训模式广受认可,品牌价值充分彰显

“高频互动”滴灌式教学模式获得高认同度,教学评价满意度达96.7%。学员普遍反馈“课程实用性强,对实际工作帮助大”。“精准滴灌”培训模式获林芝市高度认可,将培训延伸到国有企业类、考证类及下属区县,同时该模式也广泛应用到四川民族地区的培训项目中。

(三)模式辐射效应显著,区域发展动能增强

2025年成功拓展三大延伸项目:林芝市国有企业财务培训(覆盖12家重点企业)、初级会计师考前培训(参训人数增180%)、巴宜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培训(覆盖55家单位),正积极向绩效评价、内控管理等咨询服务转化,形成“干部能力提升—组织效能优化—边疆治理创新”可持续发展闭环。

《四川藏彝地区财经商贸类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为民族地区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智力援建新范式,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跨越式发展。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创联国培等20余家院校机构来校交流,获中国网、四川新闻频道专题报道,2025年入选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项目。

四、经验总结

(一)创新提出“精准滴灌”培训理念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立足民族地区实际需求,将职业教育的“精准育人”理念延伸至社会培训领域。通过“滴灌”取代“漫灌”,实现培训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精准投放,确保每一分投入都精准滴灌到学员能力短板上,有效破解了边疆地区人才培训的适配性与实效性难题,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精准度与贡献力。

(二)创新构建“五阶闭环”长效赋能体系

“需求调研(精准把脉)—定制课程(精准供给)—实战教学(精准渗透)—动态评估(精准调优)—训后辅导(精准转化)”五阶闭环运行模式,以“333”课程体系、“高频互动”教学、“四师协同”师资、“五维联动”管理、“1+N”咨询为支撑点,环环相扣,形成需求牵引、精准施教、动态反馈、持续提升的完整闭环,确保了培训全流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与长效性,为干部培训模式创新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