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职业技术大学“耕壤蚓将”团队备战“建行裕农通杯”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大棚土壤板结、机械难掉头、施肥靠感觉”——过去三个月,杭州职业技术大学“耕壤蚓将”学生团队带着问卷和原型机,先后走进建德莲花镇、富阳静雅花卉基地等17个乡村大棚,与农户同吃同住,记录垄沟尺寸、采集土样、测算人工耗时,累计形成3.2万字田野笔记,为即将参加的“建行裕农通杯”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储备一手数据。

团队负责人、机械专业大三学生李善珽介绍,调研发现传统轮式机械在窄垄中掉头需额外1.5米空幅,肥料利用率不足60%。针对痛点,同学们迭代出第七代仿生蠕动监测机器人:机身直径仅10厘米,可完成蜿蜒、伸缩、侧移、翻滚四种动作,集成TDR湿度传感器与氮磷钾探头,施肥误差≤3%,作业噪音低于35分贝,单台成本控制在5888元。

“我们把乡村痛点带回实验室,再把解决方案送到田间地头。”杭州职业技术大学运营管理负责人大二学生黄韵琳表示,目前机器人已在3个基地完成120亩示范,节肥22%、省工65%,农户反馈“像多了条会施肥的蚯蚓”。
接下来,团队将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在“建行裕农通杯”赛场上提出“租赁+数据+金融”一体化模式:依托建行1.2万个裕农通服务点,农户可日租80元使用设备,租金同步结算农资采购贷,实现“边种地、边数据、边授信”。

从田间调研记录,到研发机器人实现精准施肥、降本增效,‘耕壤蚓将’团队用科技解法回应农户需求。相信这支青年队伍能借大赛契机走向更广阔田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助农的成果惠及更多农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