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丨川商文化浸润、三课堂联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实践
近年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深入推进省级“双高计划”建设,不断筑牢党建思政引领力、提升产教融合适应力、彰显人才培养贡献力、强化创新服务支撑力,在“金算盘”党建工作体系创新、红色财经文化育人、财经商贸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党建引领内部治理效能提升、数智绩效创新服务发展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套成熟定型、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涌现了一批具有辨识度和推广价值的实践成果,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川商文化浸润、三课堂联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实践
摘要:本案例聚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价值引领+专业赋能”为育人理念,以“重商德、强数商、明义利”为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并融入“坚毅、包容、信义”川商文化精神,立足岗位素养打造“公共课重素养、专业课重深耕、实践课重赋能”的课程思政体系;依托“育人共同体”构建第一课堂(专业能力课)、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第三课堂(社会实践课)联动培养机制;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多元参与的思政评价体系,创新构建“川商文化浸润·三课堂联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20余项,“1+X网运营与推广”证书通过率达96.5%,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7.7%;教师团队获国际赛项3项,国家级教学竞赛奖项6项,省级教学竞赛奖项4项。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技能营销人才提供了可复制的“川财方案”。“十四五”规划教材1项。专业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项,2022年市场营销专业入选四川省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该模式为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川财方案”。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课堂联动川商文化市场营销专业
一、实施背景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年)与《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明确提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针对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碎片化、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两张皮”、育人效果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聚焦新商科人才“德法兼修”素养需求,探索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川商文化)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创新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构建“中国特色、财经底色、财院风格”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对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二、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重商德、强数商、明义利”育人导向
在学院“大思政”育人模式指引下,精准对接新商科人才需求,确立“秉承红色基因、扎根川商文化、顺应时代发展”专业特色思政目标。以培养“以德为先,义利并举”复合型营销人才为核心,构建“一道引领,四维支撑,十路行动”育人路径,并将思政目标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道引领,四维支撑,十路行动”育人路径
(二)立足川商文化与岗位素养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深挖“坚毅、包容、信义”川商文化精神内涵,将其与市场营销岗位所需的职业精神、规范、道德素养紧密结合,联合京东产业学院、天虎云商、麦当劳等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打造“企业导师+学校名师”双元思政师资团队。依托企业真实项目驱动教学,通过“企业文化讲座、岗位标兵进课堂、实践基地跟岗实训”等形式,将川商精神与职业素养融入教学全过程。系统构建公共类课程重素养、专业类课程重深耕、实践类课程重赋能三大课程门类思政教学目标体系,实现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
(三)依托“育人共同体”贯通“三课堂”培养
充分发挥学院“育人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学院统领、“样板党支部”示范、红色财经研究中心支撑)作用,集聚校内校外资源,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三课堂”协同育人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第一课堂”专业能力课:在《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中强化“信息保密、义利并举、开拓创新”等职业规范与道德;“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通过“经典川商故事分享会”“红色川商大讲堂”等,培育“执着果敢、明礼诚信、厚德务实”川商精神;“第三课堂”社会实践课:通过“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暑期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强化学生“爱国信念、磨砺意志、追求卓越”的理想信念与奋斗精神。“三课堂”紧密联动,实现“1+1+1>3”的融合效益,有效落实“三全育人”。

基于“育人共同体”的“三课堂”联动课程思政培养体系
(四)构建“品质+素养”导向的思政育人评价机制
一是,建立学校教师评价理论内涵与思政素养、企业导师评价技能与职业素养、学生自评与互评三方协同评价机制。二是,在“德、能、勤、绩”考评体系中,增设不低于总评15%的思政考核模块。在过程性评价中融合专业知识与职业价值观、团队协作、职业心态等素养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则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代表共同制定标准,综合评价专业技能、价值取向与职业素养。
三、成果成效
(一)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学生获四川省高职市场营销技能大赛一等奖5次、全国三等奖6次,四川省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专科组一等奖4次(连续四年),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近30项。“1+X网店运营推广”证书通过率高达96.5%。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显著增强,深受实习和用人单位好评,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7%,部分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学生及用人单位反馈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成果丰硕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多专业综合实训》获评校级示范课程。市场营销专业于2022年成功入选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教师团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改革,承担校级、省级相关教改项目10余项,参与专题培训、研讨会20余人次。教改成果《三层递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创新与实践》《目标分层层级递进平台集群——财经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均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与成果实现突破
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同时担任学院教工党支部书,“双带头人”冯一娜工作室获评为校级“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专业教师参与校级、省级课程思政教改科研项目3项,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会议研讨会等活动近20人次,获国际赛项3项,国家级教学竞赛奖项6项,省级教学竞赛奖项4项,“十四五”规划教材1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近20人次。
四、经验总结
(一)创新提出“以义利新,以商弘道”育人理念
本案例将“家国情怀、职业精神”的培养与独具特色的“坚毅、包容、信义”川商文化深度融合。通过“以技传道”,在专业技能传授过程中,将川商文化精髓、职业精神信念、规范意识与道德素养“随堂潜入、润物无声”,有效引导学生“爱家国、磨意志,明义利、弘商道”,为培养兼具精湛技艺与高尚品德的时代新人提供了精神指引。(二)构建“文化浸润+三课堂联动+多元评价”系统化育人路径
文化深度融入:立足区域文化资源(川商精神),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岗位素养的自然耦合,破解“两张皮”难题。课堂协同联动:依托“育人共同体”,贯通“三课堂”育人渠道,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全过程覆盖。评价科学导向: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多元参与的“品质+素养”评价体系,将思政育人成效可测化、显性化,保障育人目标落地。(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