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评介
台州学院商学院陈国栋博士撰写的专著《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于 2025年 3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尽管我国在农业农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农村发展的不充分性仍然较为突出。设计作为一种创新力量,在激活乡村资源、重塑乡村面貌、提升乡村活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故如何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浪潮中守护乡村本源、激活内生动力,成为学界与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该书围绕设计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展开,为探索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该书的主要目标是深入探究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分析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进而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整体而言,作者梳理了设计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历史脉络与现实需求,剖析了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验证了设计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空间等方面的赋能效应,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该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序篇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入手,明确了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为后续的内容阐述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探寻三大理论在共同支撑“设计赋能”方面的理论交叉点,从而进一步明晰艺术赋能与设计赋能的区别与联系,提炼设计赋能的理论和应用边界。第三章尝试构建设计行为与村民幸福感之间的组态模型,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可能组态作为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不同模式,为后续案例研究打下基础。第四、五、六、七章以前文路径探索为基础展开内生动力型乡村、文化活化型乡村、生态宜居型乡村和产业助推型乡村的实际案例研究,得出案例研究发现。
总体来看,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紧扣时代需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该书以乡村振兴为核心背景。在此背景下,“设计赋能”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建设策略应运而生。该书不仅填补了设计学科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理论空白,更通过扎实的实践案例,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方法论。
二、内容全面系统,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在理论层面,该书不仅阐述了设计赋能乡村的基本原理与作用机制,还构建了设计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实践层面,该书全面涵盖了设计在内生动力、文化活化、生态宜居和产业助推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实践,从不同乡村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方法多元创新,跨学科融合特色鲜明。作者巧妙融合设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为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了乡村设计的手段与方法。该书打破学科壁垒,从多视角分析乡村问题,使得研究更具系统性与全面性。
四、聚焦落地实效,构建协同推进体系。该书指出,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并非孤立的设计行为,关键在于构建多方协同的推进体系。通过对众多成功案例的分析,强调了政府、企业、设计师、村民以及乡村资源等在设计赋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建设一个高效的设计赋能协调机制用以平衡政府、企业、农民等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当下,乡村振兴正从“硬件建设”转向“内涵发展”,该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跨学科研究的范本,更是为无数乡村建设的实践者点亮了方法论的灯塔。(作者: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