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武汉大学中国之治·县域实践调研队赴安徽铜陵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2025-10-15 16:07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武汉大学“中国之治·县域实践”调研观察实践队赴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深入凤凰山、永泉小镇、犁桥水镇三地,围绕“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企业、访问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等群体,探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铜陵路径”。

走进永泉小镇,调研队考察了集生态旅游、温泉康养、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踏入凤凰山景区,调研队见证了药用牡丹从“传统农作物”到“全产业链产品”的蜕变,了解到依托自然资源、打造凤丹产业的优势和现实困境。迈进犁桥水镇,调研队现场见证了“传承人驻场展演+游客体验+夜间经济”的发展模式,深刻体会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image.png

“在深入了解本地药用牡丹产业的发展状况后,我深刻体会到农特产品的现实困境。面对务农人员的人口流失、本地凤丹精加工产业稀少以及凤丹产品滞销等问题,本地政府积极采取的提供补贴,并采用“公司+农户”模式、为农户对接原材料收购方的相关措施,很好的保障了当地农户的相关权益,促进了当地凤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队队长陈慧仪在调研后如是说。

从废弃矿区蜕变为康养游玩胜地和自然风景区,从遗留古建筑群转变为体验感满满的非遗特色水镇,三地的成功转型揭示了乡村振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结合当地特色、做好充足准备的精准发力和长效深耕。

“从打造生态文旅到发展特色产业再到非遗活态传承,三地发展都充分证明,乡村振兴必须立足当地实情,结合资源禀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赛道。”调研队员张弛对此深有感触。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当地人民的凝心聚力,同样需要青年力量的主动担当与创新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调研所得转化为实践智慧,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青春答卷。(陈慧仪)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