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聚焦职教一体化发展 破解四川中高职衔接痛点
2025年9月24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召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意见征集会议。会议汇聚省内多所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共同为完善“3+3”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言献策。这标志着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在引领省内会计类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推动职教一体化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
明确会议定位:破解衔接难题,打造全省标杆方案
会议伊始,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副校长、会计学院院长李代俊发表致辞。她指出,为破解当前中高职会计类教育存在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统一、课程衔接不紧密等痛点,学校受四川省教育厅委托牵头制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3+3”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目前方案初稿已完成,此次会议旨在广泛征集省内中高职院校意见,进一步打磨完善。
“这份方案未来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开使用,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统一中高职人才培养标准,更要通过后续制定的核心课程标准,联动职教高考考试标准,让中高职培养目标‘同频共振’。”李代俊强调,方案制定前期已完成专业调研报告,且收到四川省教科院的审定意见,此次意见征集正是为了回应实际需求、落实审定建议,最终实现“职教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核心目标。
解读方案框架:覆盖全流程,筑牢衔接基础
会计学院副院长胡小凤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据其阐述,方案内容全面覆盖中高职人才培养全流程,具体包括入学要求、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中高职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要求分析、课程体系及要求(课程设置及要求)、教学进程及总体安排、实施保障、中职升学(毕业)要求及高职毕业要求,同时附带专业调研报告、教学进程安排表等材料。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升学,从能力培养到课程落地,方案每一项内容都围绕‘衔接’设计。”胡小凤表示,方案通过明确不同阶段的职业能力目标、课程模块,旨在解决中职与高职教育“断层”问题,让学生从中职阶段就能沿着清晰的培养路径,逐步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能力体系。
聚焦实际需求:多方研讨破解执行痛点
在院校讨论环节,参会的中职学校代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多项针对性建议,直指方案落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自贡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事务专业负责人蒲蔚直言,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语文、数学、英语基础薄弱的情况,为补足文化短板,中职学校往往需要增加文化课课时,导致专业课课时被压缩。“建议方案在强调文化课重要性的同时,更要合理分配专业课课时,避免‘重文化、轻专业’的失衡。”
她进一步提出,中职阶段专业课的课程名称应与对口高考考试大纲内容保持一致,“这样既能让教学更贴合升学需求,也能帮助学生减少备考障碍,实现‘学习-备考-升学’的顺畅衔接。”她特别强调,方案的最终效果取决于中职学校的执行力度,后续需配套相应的指导与支持机制,确保方案不流于形式。
此外,参会中职学校代表还共同提及一个共性问题:目前中职学校已不再开设“1+X”考试相关课程,“希望方案能考虑这一现实情况,探索将职业技能认证与课程体系结合的新路径。”
针对代表们的意见,李代俊现场回应。她强调,中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阶段”,而非“过渡阶段”,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通过文化课、信息基础课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也要兼顾专业技能的启蒙培养。“后续修订大纲时,我们会同时考虑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和中高职衔接需求,把大家的建议融入方案细节,让方案更具实操性。”
彰显引领价值:为全省职教一体化提供“财经样本”
此次意见征集会议的召开,不仅是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具体实践,更对全省职教领域具有多重重要意义。
从行业层面看,方案聚焦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通过一体化培养,能够解决当前行业面临的“技能型人才断层”问题,为企业输送既具备扎实基础、又符合岗位进阶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从教育层面看,会议搭建了中高职院校沟通的桥梁,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战”的培养模式,推动院校间形成“目标一致、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为其他专业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交流模式。
从学校定位看,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主动牵头方案制定,体现了其在省内财经类职教领域的引领地位与责任担当。通过整合全省中高职院校资源、吸纳一线教学意见,该校正逐步打造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方案,为全省职教体系改革提供“财经样本”。
下一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将根据此次会议收集的意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未来,随着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该校将持续深化与中高职院校的合作,不断优化培养路径,为推动四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建设贡献更多“财经力量”。(岳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