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引领创新模式研究-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

2025-09-30 13:43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课外学习、生活、交流与娱乐的核心场所,正逐步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投身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但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一、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丰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体系。通过对学校实际案例的深入研究,挖掘党建引领下学生社区建设的内在规律,为相关研究提供实证支撑,填补部分研究的空白,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

对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而言,本研究成果能够促进党建与社区管理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同时,也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推动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进步。

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现状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成绩。硬件设施上,部分社区配备了党员活动室、学生学习室、文体活动场地等,为学生开展党建活动和日常交流提供了场所。组织建设方面,成立了楼座功能型党支部,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初步构建起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架构。活动开展上,举办了诸如党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党建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度。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党建与社区融合深度不足,学生党支部与社区管理部门联动机制不畅,党建工作尚未有效嵌入日常管理与服务;二是党建活动创新不足,形式多以讲座、会议为主,互动性、趣味性欠缺,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三是资源整合效能较低,学校多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划分模糊,教育、管理、服务等资源分散孤立,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需系统优化协同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强化资源统筹,切实提升社区育人实效。

三、学生党支部与学生社区融合对育人实效的影响

(一)增强思想引领

北区宿舍M楼“党建+”活动中,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一对一”帮扶、组织学习小组等形式,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交流思想感悟。活动开展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5%的学生表示对党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政治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党员的带动下,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申请书递交人数较活动开展前增长了21%。

(二)促进社区和谐

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主动关心同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党员进宿舍”活动中,党员定期走访宿舍,了解学生需求,协调解决宿舍设施维修、室友关系紧张等问题。社区管理人员反馈,活动开展后,社区内矛盾纠纷事件明显减少,社区氛围更加和谐融洽。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党建+”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学术竞赛活动中,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攻克难题,提升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据统计,参与活动的学生在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志愿服务时长、社会实践成果等方面均有显著增长。

四、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引领作用的路径探索

(一)优化党建工作机制

建立“社区党委-楼座党支部-楼层党小组”的三级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社区党委负责统筹规划社区党建工作,制定整体发展规划;楼座党支部负责组织开展具体党建活动;楼层党小组负责密切联系学生,及时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同时,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奖评优、发展党员的重要依据,激发学生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

(二)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鼓励各党支部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打造具有特色的党建活动品牌。例如,化工专业党支部开展“绿色化工与环保公益”党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宣传、污水处理实践等活动,将专业知识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艺术专业党支部举办“红色艺术创作展”,以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形式展现红色文化,增强党建活动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提升党支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整合社区资源

明确各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社区内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集中提供学业辅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生活服务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需与时俱进,动态响应学生需求。一是深化党建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大数据分析、AI智能研判等技术,精准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实现教育服务精准供给;二是构建校际协同机制,通过经验互鉴、资源共享、品牌联创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格局。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与开放合作联动双轮驱动,持续提升党建育人实效,系统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高质量发展。(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袁可欣)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