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交流会”举行
近日,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的重要分论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交流会”在重庆科学会堂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产教协同,智驱未来”主题,旨在为产业界与教育界搭建起高质量对话与协同合作平台,着力破解产业人才瓶颈,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本次会议由全国车路云一体化行业产教共同体、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主办,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携手重庆交通大学、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技术创新中心、西部道简(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全国机械行业(西南)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协办。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校长石晓辉,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技术委员会主任曹飞,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监张有洪,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裁褚文博,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工程学院院长赵树恩,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校长张文礼、杨志刚、罗宪以及来自高校、企业的专家领导出席会议。
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高级总监、西部智车(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德聪担任主持人,为交流会拉开序幕。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曹飞从行业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赛力斯集团战略规划总监张有洪从企业实际出发,分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期待通过产教融合缩短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指出,教育必须紧跟产业变革步伐,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技术前沿,培养模式必须对接企业真实需求,并特别强调要推动“课堂即车间、课题即项目、教师即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会议期间,举行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委员会”揭牌仪式。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教融合从以往零散、短期的项目合作,迈向系统化、常态化的深度协作新阶段,为行业人才的精准培养与高质量输送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在主旨报告环节,五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宝贵的思考与实践经验。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校长石晓辉介绍了该校“产业引领、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经验;西部智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德聪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实验室建设模式,旨在打破传统实验室界限,构建虚实结合、校企共建共享的实验实训平台。
全国车路云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重庆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赵树恩深入分析了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并分享了重庆交通大学“四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范式;重庆大学教授唐小林则从技术前沿角度,分享了《动态交通场景下混合动力汽车节能驾驶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学术研究如何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前沿内容;共同体秘书长、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院长程鹏详细介绍了该校在智能网联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果。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重庆市交通职业学院积极响应“数字重庆”建设战略部署,聚焦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核心需求,系统构建了覆盖数字教育、数字制造、数字建造的三大数字生态育人体系。这一布局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教学生态,推动教育模式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
三大生态体系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底座,纵向贯通“理论教学—实践实训—技术研发”全环节,横向覆盖重庆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数字化育人矩阵,实现“产业需求在哪里,育人方向就跟到哪里”。尤其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充分发挥数字制造生态体系优势,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将最新技术标准、核心工艺流程、真实应用场景深度融入课程设计、实训项目与研发课题,让人才培养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本次交流会的圆满举办,促进了产业界与教育界双方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鉴,更清晰明确了彼此未来协同发展的核心方向。接下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将持续发挥理事长单位作用,在深化产教融合深度、拓宽校企合作广度上持续发力,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共研课程体系、共育专业人才等举措,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重庆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