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思政课注入“AI”动力 这所职业院校探索智慧思政新图景
9月27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承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提供支持的“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召开。
开幕式上,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党委书记邹晓波指出,近年来,学校重视“人工智能+思政”建设,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出以智促教,推动课程资源升级。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形成多个思政品牌栏目,推动思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以智赋能,推进实践教学创新。学校建设有思政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慧思政教室、“红色记忆”数字展馆等数字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深刻的学习体验;以智提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推动数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这些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
随后,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校长张泽玲代表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做主旨讲话。她指出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模式,使其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重庆市教育工委、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介绍了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具体举措。他提出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人工智能赋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思政课必须主动求变,利用AI技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突破实践,明确把握人工智能赋能的方向和路径。要通过AI技术实现教学场景的沉浸化、学情分析的精准化、教学资源的智能化、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实”起来;达标落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赋能的原则和保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技术应用始终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提出要以此次研讨为契机,不断深化研究阐释、创新育人实践,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点意见。
主旨报告阶段,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王学利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报告。随后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委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新萍主持专家报告阶段,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俊教授作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传统教学范式转型及实践向度》的报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罗钰涵作了《关于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几种选题方向》的报告。
在征文研讨阶段,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张燕霞、上海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赵波、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副教授刘莉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周陆敏、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韩玉芳、杭州职业技术大学教授王玲、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都、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王小铃、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教授袁惠莉、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邓四林、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方俊瑞等11位老师,分别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优化路径、改革举措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分享。
在实践研讨阶段,超星思政研究院院长谢鹏程、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易军教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珍教授,分别作了《基于“三核四维五金”高职思政实践课新范式的探索与实践》《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应用实践》《人工智能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的分享。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马璨作了参赛经验分享。
此外,本次研讨会还安排了学校“红色记忆”现场实践教学,进一步了解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增强学习的体验感和实效性。(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