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驻基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大学生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9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蔚蓝威海”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知识的热忱与服务社会的担当,奔赴山东威海刘公岛景区,以“青春驻基层,走服务社会之路”为指引,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用青春的笔触书写了一篇动人的实践华章。刘公岛,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独特地质风貌的海岛,见证了甲午海战的风云变幻,也蕴含着丰富的地质奥秘。实践团成员们以此为阵地,精心策划设计了地质+历史双线科普活动,通过知识问答与文创展览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刘公岛的甲午海战历史和独特地质景观,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威海文旅发展做出切实贡献。
图为“蔚蓝威海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活动结束后的合影。刘诏政供图
实践团从前期策划到细节筹备全程投入,为在岛上实地开展活动做足充分准备。活动启动前,团队提前与刘公岛景区建立沟通,为后续登岛布展、场地协调等工作争取支持;围绕“让游客体验更优、让服务更贴需求”的目标反复打磨策划方案,明确活动流程与分工;在文创设计上,团队结合北地学科特色与刘公岛的历史文化底蕴,精心打造专属文创产品,让每份奖品都兼具知识性与纪念意义;此外,实践团还专程登岛实地踩点,成员们兵分几路勘察岛上客流分布,结合各区域历史价值与地质特色确定核心活动点位,同时深入走访甲午中日战争陈列馆、海军公所等历史遗迹,在触摸海岛历史脉络、感受地质风貌的过程中加深对刘公岛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精准设计问答内容、优化游客参与动线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上岛前团队成员合作准备文创。刘诏政 供图
在活动现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纷纷被吸引,积极参与到知识问答中来。小朋友们是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围绕着摊位,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创奖品的期待。当成功答对“三大岩石类型有哪些”这类地质问题时,他们稚嫩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兴奋地喊着“知识有用了”。这些童真的话语,让实践团成员们深感在趣味互动中传播知识的重要性,文化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图为“蔚蓝威海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活动过程中的工作照。刘诏政供图
令人惊喜的是,不少高中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着实践团的学长学姐,好奇地询问学校的专业设置、实践活动安排,眼神中充满了向往。家长们也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实践育人精神赞不绝口,一位家长表示:“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很受触动,这对孩子们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这无疑为学校的招生宣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中,感人的瞬间层出不穷。有两位刚上小学的小朋友,在第一次回答问题失败后,并没有气馁,而是在实践团成员的耐心解答和家长的温柔鼓励下,鼓起勇气再次挑战。最终,他们成功答对,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那一刻,周围的游客们纷纷为他们鼓掌,现场充满了温暖与鼓励。还有一位老先生,他是一位退休的历史老师。在历史类题目打卡点前,他几乎不假思索地答对了所有问题,并对实践团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正真实可感地把历史传下去!”这句肯定,让实践团成员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传播历史文化的信念。
图为实践过程中一位父亲教导孩子的场景。刘诏政 供图
此次“地质+历史”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游客们在游览刘公岛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和乐趣,也让实践团成员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深刻体会到“青春驻基层,走服务社会之路”的真正含义,更加坚定了对“筑梦大地、情系中国”社会实践精神的认识,地质报国的信念也在心中愈发坚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蔚蓝威海”暑期社会实践团用实际行动,为刘公岛的文旅资源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让历史与知识在海岛上传颂。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坚定的信念,继续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相信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将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为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撰文:毕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