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问道·海外研学︱理论篇:南师范大学MBA学员探索日本京都中小企业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7月26日至8月1日,28名华南师范大学MBA学员在王向东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日本研学之旅,首站抵达日本文化古都——京都。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不仅完好地保留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风貌,更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商业生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企业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启迪,也为本次研学之旅奠定了高起点、深层次的学习基调。
1、京都的产业布局与企业发展
7月27日上午,京都市产业技术研究所副理事长马屋原宏先生为学子们详细介绍了京都的城市概况与产业格局。令人惊叹的是,京都超过90%的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其中不乏历史超过百年的老店,占比达到了4%。在传统与现代的精彩交织中,这些企业探索出了一条“小而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创新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原良宪老师通过具体企业实例,深入剖析了京都地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理念。作为千年古都,京都是日本茶道、花道、瓷器、针织以及酿酒等众多传统文化的发源地。然而,这些传统产业并未被历史所束缚,而是积极向新领域延伸和发展。
例如,TaKaRa酿酒企业在其传统酿造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微生物技术开拓生物医疗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KYOCERA公司则将传统的陶瓷工艺升级为高科技陶瓷材料,显著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HOSSO西阵织企业突破传统规格限制,研发出具有夜光效果的蚕丝,为古老的织物注入了现代科技的魅力。这种“以核心技术为基础,向多元领域拓展”的转型策略,生动诠释了“传统不是枷锁,而是创新的源头活水”这一理念。
京都的企业还秉持“义利并举”的经营观,通过“守破离”和“三方好”(即买方受益、卖方获利、社会群体亦能获益)的理念来实现其社会价值,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这种经营理念不仅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同时也强调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实现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
2、从融入到创造性突破的跨文化管理
7月27日下午,京都大学经营管理研究生院的William Baber教授与学员们共同探讨了文化的本质。在Baber教授的启发下,大家认识到即使是父母和子女,由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不同,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文化群体。Baber教授还从“文化”的基本概念出发,强调文化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标签,而是一个随时代、地域和个人经历动态演变的复杂体系。因此,“不存在统一的国家文化,只有具体群体的文化特质”,这一观点打破了大家对文化的固有认知。
随后,Baber介绍了跨文化管理的“三阶段进阶模型”。在初学者阶段,个体应积极融入并适应新环境,接纳新的语言和流行文化,同时敏锐地捕捉不同行为间的细微差异。在专家阶段,个体需要学会筛选和判断,明确哪些文化规范可以接受,哪些应当拒绝,并理解背后的原因。在超级高手阶段,个体在深刻理解文化预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打破常规,实现具有“惊喜感”的互动交流。
3、研学启示:在传承与创新中探寻管理本质
为期一天的京都大学研学课程,让每位MBA学员深刻体会到,优秀的企业管理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选择。京都中小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规模并非竞争力的唯一标准,专注于价值创造的“小而美”企业同样能够穿越时代周期,在市场中稳健立足。家族企业的传承经验也启示我们,创新并非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坚守核心价值基础上的边界拓展,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跨文化管理的智慧提醒我们,真正的全球化视野始于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并最终归结于对共性价值的提炼。在全球化浪潮中,企业若要走向世界,就必须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尊重这些文化差异,同时提炼出共同的价值观念。基于这样的理解开展跨文化合作与交流,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此次日本京都研学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深度碰撞。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MBA学员们为接下来的企业实地参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相信在后续的行程中,大家将带着这些思考深入日本企业一线,探寻更多关于企业管理与传承的智慧,为自身的职业发展与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华南师范大学MBA项目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MBA教育以“放眼未来,博采众长,广聚精英,合一知行”理念为指导,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重在面向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富有人文和创新精神,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职业素养,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实践创新型人才。
自2010年成立以来,MBA教育中心一直致力于品牌建设和特色培育,精心设计每一个培养环节,力求拓展项目的深度与广度,加速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基于卓越的教育质量和创新的教学理念,2024年荣获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论坛颁发的“高质量商科教育品牌奖”。
华南师范大学MBA项目招生咨询(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