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假期暖童心 青春实践显担当——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亮青春志愿者服务队三下乡活动纪实
“谢谢老师教我勇敢!”7月31日,十堰市茅箭区铁三处社区“爱心托管班”结业仪式上,曾躲在角落不敢说话的杨智森小朋友,哽咽着向志愿者表达感谢。这温情一幕,是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亮青春志愿者服务队2025年暑期“三下乡”实践的生动缩影。
2025年7月2日至31日,依托2025年湖北省“爱心托管班”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省级立项,该服务队24名队员(含20名共青团员)在指导老师周小丽、李阳露带领下,赴铁三处社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爱心托管班”活动,以“红韵润童心・文脉续薪火・科普启新智”为主题,破解双职工家庭“暑期托管难”痛点,累计服务儿童1000余人次,交出“育人”与“服务”双优答卷。
党建引领,精准谋划定方向
实践筹备阶段,服务队以“党建带团建”为核心,联合学院学生支部开展党团共建会议,明确实践政治意义;通过走访调研社区,精准掌握社区儿童年龄跨度大、家长需求多元等痛点,制定“课业辅导+素质拓展+文化传承”三维方案,建立学习台账。同时,与社区、社工站构建协同机制,社区提供场地,社工完善安全预案,服务队筹备无人机、非遗工具包等物资,将“爱心托管班”纳入社区“共同缔造”清单,夯实保障基础。
七彩实践,多维服务育新人
红色铸魂厚植家国情怀。服务队通过查阅社区史料、访谈社区负责人,梳理铁道兵精神脉络,记录老兵参与襄渝铁路、青藏铁路建设的奋斗故事;“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通过历史图片展、情景剧演绎,60余名儿童化身“小小历史讲解员”,复述英烈事迹、学唱红歌;“三大精神”宣讲活动中,实践队以“精神谱系的代际接力”为主线,揭示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血脉联系。17名团员受红色教育感染,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文化传承筑牢自信根基。结合社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优势,“黄韵雅风”非遗活动热闹开展。漆签制作课上,儿童勾勒“中国结”“福字”;衍纸、剪纸活动中,10余名少数民族儿童融入本民族元素创作。150余件非遗作品在社区展出,助力巩固民族团结成果,相关活动被纳入社区长期文化计划。
科普实践点燃科学梦想。“纸飞机飞起来啦!”无人机科普课上,志愿者以“纸飞机创意赛”破冰,用通俗语言讲解无人机原理,再以“一人一师”模式指导实操。儿童小浩提出“无人机能否种地”的疑问,志愿者结合农业植保案例解答,拉近科学与生活距离。
健康守护温暖童心。“橙暖健康”主题下,心理辅导与食疗科普同步推进。志愿者通过“情绪绘本共读”“心理游戏”引导50余名儿童表达心声,杨智森等内向儿童逐渐敞开心扉。安全防护课上,防溺水“案例警示—技能演示—情景演练”三阶模式、禁毒知识宣讲,为儿童筑牢生命防线。
立体宣传,扩大影响树品牌
指导老师牵头构建“四级宣传矩阵”,挖掘志愿者刘欢“情景剧讲红色故事”、儿童小浩“提问无人机应用”等鲜活案例,撰写有温度的稿件,累计在省级、区市级、院校级官方平台发稿50余篇;服务队官Q、抖音账号发布短视频10余条,直播“非遗课”“科普课”等,提升区域影响力。
长效共建,持续服务谋长远
结业仪式上,服务队与社区达成共识,约定围绕“一老一小”拓展服务,将托管延伸至周末及寒期;计划依托智能工程学院专业优势,开发“AI科普”“智能小制作”“非遗手作”等课程,选拔优秀队员担任“志愿导师”,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此次“三下乡”实践,既是服务队践行“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实践”的生动实践,更是高校助力社区治理的有益探索。未来,服务队将继续带领青年扎根基层,让青春在服务群众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周小丽、刘欢、高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