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三尺讲台竞风采: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以赛赋能教学,夯实课堂质量根基

2025-09-01 16:10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27日,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明德楼学术报告厅内,车辆工程与交通学院教师王飞正通过图表与案例,系统梳理所授专业的建设情况——这并非普通教学研讨,而是学校2025年教师专业剖析竞赛决赛的关键环节。这场持续两天的“教师三项竞赛”(专业剖析、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展示,更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质量的一次实践探索。在职业教育聚焦“内涵发展”的当下,这场竞赛勾勒出车院以赛促教、以赛提质的清晰路径。

从“初赛筛选”到“决赛比拼”:层层递进的能力试炼

“能站到校级决赛舞台,每一步都离不开对教学细节的打磨。”学前教育学院教师张力丰在专业剖析竞赛中获得二等奖,赛后她提到,从院系初赛到校级决赛,自己的汇报内容始终围绕“专业建设如何更贴合学生发展与行业需求”调整优化。

本次竞赛严格遵循“初赛选拔—校级现场决赛”两阶段机制,这一设置并非简单的流程划分,而是对教师能力的分层检验。在院系初赛阶段,各二级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参与,通过“内部汇报+同行互评”的方式,筛选出在专业建设、教学创新或课堂技能上表现突出的候选人;进入校级决赛后,学校明确由副校长蒋祖信、二级学院院长及教授组成评委组,教务处全程统筹,确保评审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最终,7名教师从专业剖析竞赛初赛中突围,2个团队晋级教学创新大赛决赛,12位选手获得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决赛资格。“我们选拔的不是‘一次性表现优秀’的参赛者,而是能将竞赛中展现的能力转化为日常教学水平的教师。”评委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初赛到决赛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自我提升、相互学习的过程。

三项竞赛的核心价值:聚焦教学关键环节

三个竞赛赛道的设置,分别对应学校教学建设的核心领域——专业建设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一项竞赛都紧扣“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

专业剖析竞赛:理清专业建设的“脉络与方向”

专业剖析竞赛现场,7名教师需围绕专业建设背景、基础与现状、建设方案、成效、特色培育及反思等维度展开汇报。他们通过具体案例、清晰图表,将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训资源、学生发展等情况直观呈现,既展示建设成果,也不回避现存问题。

经过评委组对“专业剖析深度、广度、创新性及现场表现”的综合评审,最终车辆工程与交通学院王飞老师获得一等奖,她在汇报中不仅介绍了专业现有的教学资源,还详细分析了专业未来如何更好对接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的具体思路;学前教育学院张力丰老师获得二等奖,她聚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分享了专业与本地幼儿园合作开展实训教学的经验;智能汽车工程学院刘渝阳老师获得三等奖,其汇报中对专业实训设备升级与学生技能提升的关联分析,得到评委一致认可。

评委组在评审时,重点关注教师对专业建设的“整体认知”与“实际规划”。“专业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让教师清楚自己教的专业能为学生带来什么、能为行业提供什么。”评委在点评时强调,专业剖析的目的,就是让教师理清专业发展脉络,找到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方向。

教学创新大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路径”

教学创新大赛中,参赛老师以严谨的态度、饱满的精神状态,从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课程思政融入、学情分析、考评与反馈、设计创新等方面进行汇报。他们不追求“形式新奇”,而是聚焦“如何让教学更贴合学生需求、更利于知识吸收”。

有的老师针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薄弱”的特点,调整了教学节奏,将复杂的理论知识拆解为“理论讲解+实操演示”的模块;有的老师则分享了如何在课程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有团队结合学情分析,设计了更具针对性的考评方式,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

评委组在点评时,既肯定了各位老师在教学创新上的积极探索,也从“创新方法的可持续性”“是否能在更多课程推广”等角度提出建议。“教学创新不是‘孤例’,要能复制、能落地,让更多学生受益。”评委王晓霞教授说。

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打磨站稳讲台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以“说课+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直接检验教师的现场教学能力。在说课环节,教师们清晰阐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展现对课程设计的把控能力;进入课堂教学环节,他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精心设计的互动,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独特的教学风格。

经过激烈角逐,学前教育学院杨婷婷老师荣获一等奖,她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准确传递,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前教育学院陈洋老师、医护与健康学院付悦老师获二等奖,两人在课堂节奏把控与实操教学演示上表现突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庹琴老师、信息管理学院刘洪吉老师、国际教育学院邓灵鑫老师获三等奖,他们的教学设计贴合课程特点,且能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调整教学方法,展现出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课堂技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观摩比赛的教务处成员表示,这场竞赛让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思考如何通过更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听懂、学会、用好”知识。

竞赛落幕不是终点:以赛促改的长效探索

8月28日,随着各项奖项的公布,本次教师三项竞赛正式落幕,但竞赛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赛后,王晓霞教授代表评审组进行综合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参赛教师的表现,认为比赛整体水平高、组织有序,充分展现了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准与教学热情;同时,她也从“目标导向更明确”“学理深度再加强”“技术应用更贴合教学”“成效可测性更清晰”等方面提出建议,鼓励教师进一步聚焦学生发展,深化教学研究。

对于学校而言,举办竞赛的目的不仅是“选出优秀者”,更是为教师搭建交流经验、提升技能的平台,推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强”的长效机制建设。“我们会把竞赛中涌现的优秀教学方案、课堂设计整理汇总,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让更多教师能借鉴学习。”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继续通过类似活动,引导教师关注教学细节、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迈向新台阶。

这场竞赛的结束,对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的教师们而言,是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个节点,更是深耕课堂、赋能学生的新起点。

【责任编辑:黄衍博(实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