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湖南大学材料院学子赴资阳调研PCB产业发展新路径

2025-08-26 14:58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多领域实际应用,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湘材铸板·智绘未来”团队前往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开启了一场聚焦PCB产业发展的深度调研之旅。团队以“破解产业多维发展瓶颈”为核心目标,通过“政策—产业—应用—文化”四维联动调研,走访有关政府单位、相关企业、农业合作社和文化场馆,从材料专业挖掘关键问题,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探索技术创新、规模生产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统一路径,以多方视角解析发展痛点与难题,为地方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紧跟政策导向:洞察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6月30日,在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超、团委副书记周新洋的带领下,“湘材铸板·智绘未来”团队来到益阳市与资阳区相关部门展开“需求对接式”座谈,希望运用专业知识,借助校地企沟通机制,助力资阳区PCB产业发展。团区委副书记吴铠甫、工信局运行股股长王昕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干部刘磊等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

会上,王昕怡和刘磊介绍了本区PCB产业发展和政策情况,正通过政策驱动、精准招商、创新赋能、要素设施保障等多维度举措,推动产业集群提质增量。“政策落地是否卡在‘最后一公里’?”“企业最需要哪类技术人才?”面对团队提出的专业问题,王昕怡坦言:“当前集群规模初显,但部分中小企业面临高端设备依赖进口、特种材料国产化率低等问题,急需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团队指导老师马超结合学院在电路板基板研发方向的前沿成果,现场提出“校地联合攻关”的建议:“可针对资阳企业集中的多层板、高频板领域,梳理材料性能瓶颈清单,推动实验室成果与生产线需求精准对接。”

聚焦企业前沿:探寻生产一线的进度进展

为切实了解一线企业的研发生产情况,团队来到湖南宇晶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公司研发总监龚涛从公司概况、产品介绍、技术实力、应用案例等多个维度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智能化、专业化的生产转型,专业化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也让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image.png

(图为宇晶公司研发总监龚涛带领团队参观公司车间,围绕设备调试、工艺优化、质量管控等进行讨论。陈华睿供图)

龚涛展示最新款机器时坦言:“现有设备依赖进口刀具,高温油污环境下传感器易失效,导致时常需要停机调试。”团队成员结合材料学院在耐高温覆铜板、抗腐蚀基板方向的研究积累,提出“分层材料改性”方案:针对高温区采用陶瓷—树脂复合基板提升耐热性,针对油污接触部位增加氟化物涂层提高抗腐蚀性,并建议成立“设备—材料”协同测试平台,通过实际工况数据反向优化材料配方。龚涛评价:“这些来自实验室的前沿思路,为解决产线痛点提供了新视角。”双方结合材料专业知识与实操经验,提出以市场为研发导向、生产线整合升级、产品应用推广等建议,不仅为生产流程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也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材料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资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评价:“湖大师生的调研既有专业深度,又有落地温度,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外脑’支持。期待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书写校地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关注实际应用:验证基层农业中的产品实效

为了解行业产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情况,7月2日团队来到长春镇李家坪村进行走访调研,与柑橘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郭术希对话,交流基地辐射与科学助农相结合的农业扶贫模式,实地参观种植基地和搭载PCB传感器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

image.png

(图为李家坪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郭术希带领团队参观搭载PCB部件的现代智慧农业设备。陈华睿供图)

团队成员在调研中深刻体会到PCB领域科技创新与产品迭代对基层农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但也了解到李家坪村常住人口劳动力有限且文化水平稍低,对新型机械认知和使用受限,且现有的农业设备仍需要专人监控,无法实现高度的全智能化。结合专业所学和青年视野,团队提出引才归巢、延长产业链、品牌建设、休闲旅游推广等综合发展建议,还在技术层面给出了有关改进方向:探索使用纳米级防水涂层,提升传感器外壳密封性;针对低功耗蓝牙传输模块,优化材料性能,延长续航时间;开发极简版操作界面并推动“设备+本地服务”模式。合作社理事长郭术希感慨:“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接地气’建议!”

穿梭文化时空:见证科技赋能文物保护

为传承红色文化、砥砺青年信念,并深入了解PCB传感设备在文保中的实际运用,团队还前往南丰村丰堆仑革命旧址和清溪村周立波故居。成员们凝望着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文物:锈迹斑斑的武器、满是锈迹的手铐、陈旧泛黄的书信以及简陋的屋架,聆听一段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

团队关注到PCB技术应用为文物预警保护筑牢了坚固屏障,该技术在文物展示方面也发挥着独特作用——以光影投射代替实物的高仿真度、互动触摸屏的响应灵敏度等均依赖高精度电路板。团队成员与故居管理员交流时得知,部分设备因长期运行出现线路老化问题,“夏天游客多,设备连续工作时间长,有时候画面会卡顿”。团队结合材料耐高温、抗疲劳特性,建议选用稳定性更高的基材,并优化散热设计,确保展示设备在高频使用中保持流畅。

image.png

(图为团队参观丰堆仑革命旧址,了解展馆文物保护情况,探索PCB传感设备在文保工作中的实际应用途径。陈华睿供图)

离开旧址时,团队成员在笔记本上写道:“革命文物承载着先辈的精神,而PCB技术是守护这些精神载体的‘隐形卫士’。我们的专业不仅能服务工业生产,更能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添一份力。通过投影、灯光与互动体验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展览的吸引力、感染力与教育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让历史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科技的力量不应局限于实验室与生产车间,更应延伸至田间地头、人民群众身边,为百姓赋能、为社会发展助力。此次资阳之行,材料院“湘材铸板·智绘未来”团队通过“政策引导——企业产线——乡村基层——场馆旧址”的多维度调研行动,逐步梳理了PCB行业发展情况与未来趋势,深入了解PCB产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优势与不足,团队整合相关意见建议并积极反馈,努力探索PCB行业发展的最优路径,实现技术创新、规模生产、实际应用的有机统一,为助力地方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撰文:李俊莹、黄茜娅、汤如凡、李洛卡)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