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青年入乡促振兴: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赴浙实践调研

2025-08-15 15:49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青年入乡发展和就业创业,加强农业农村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培养。

为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青年入乡”在促进乡村振兴、城乡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从青年实践视角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程,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奔赴浙江省多地,开展了以“乡村振兴调研”和“发展成就观察”为主题的深度调研。

01青春耕耘田野,青年入乡生态兴

实践团聚焦青年入乡创业的生态实践,走进德清县莫干山镇阳光生态园。在生态园负责人、德清县返乡青年代表俞诗凡的带领下,实践团实地参观了藏红花、金耳菌等特色培育基地,并与其开展了进一步的访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俞诗凡详细讲述了团队120名青年(平均年龄26岁)攻克重重技术难关、发展生态经济,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的历程。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青年智慧与生态农业融合所迸发的强大效能,更看到了青年入乡创业的重要价值。

02创意点亮乡村,政企协同聚活力

青年的“洄游”为乡村产业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探访莫干山镇“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的实践过程中,成员们参观了入驻团队工作室,并与空间工作人员及党员代表围绕“青年入乡创业就业”展开座谈。通过访谈得知,在政府支持及青年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空间通过产业投资、项目对接已带动近200人就业。成员们一致认为,青年创客空间的搭建不仅为“就业难”的纾解提供了现实样本,更彰显了青年创意对乡村产业的赋能力量。

03展馆解码转型,入乡青年谱新篇

青年入乡发展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实践团走进德清县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实践馆,认真听取关于当地各类青创新业态的孵化历程的讲解,透过一件件展品感受青年返乡创业为莫干山镇带来的华丽蜕变。在“青年力量”数据展区,实践团聚焦十余个优质团队、六十余个青创项目,详细记录了其具体分布领域、发展成果,为后续研究获取了数据材料。

04青年参与治理,党领群治焕新颜

实践团先后走访仙潭村与五四村,探访党建引领下青年入乡参与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通过采访仙潭村返乡青年村干部,了解到在村党委的支持下,已有20余名入乡青年广泛参与各类治理活动,形成了“青年治村、村聚青年”的良性循环。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村,实践团同青年村干部、返乡大学生展开座谈,重点了解“传帮带”机制,并实地调研参与志愿服务队的专项服务。实践团深刻体会到:党组织搭建的平台,让青年从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生动体现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飞跃。

05青山因人而兴,未来乡村齐共建

青年是建设“未来乡村”的重要力量。在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成员们沿着入乡青年张海江当年治理水源地的路线实地考察,通过入户走访、发放问卷,了解青年通过非遗手作坊帮助村民增收的机制、青年参与的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同模式等内容;参观了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未来乡村议事厅”与其参与建设的“青山学校”。当看到青山村的生态、艺术、民生等领域均发生巨大变化时,成员们认识到青年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重要能量,从中汲取了青年助力乡村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宝贵经验。

06双创中心搭台,城乡联动赋新能

实践团队走进由杭州市委统战部、钱塘区委统战部共同搭建的杭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员们听取了双创服务中心的功能布局与运行机制,明确了中心如何精准服务青年入乡创新创业,成员们认识到:青年入乡创新创业既要"实"得真切,更要"创"得精彩。既要立足现实走好创新发展之路,也要敢为人先开拓产业升级新路径。

07总结实践经验,青春创梦向未来

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实践团深刻认识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青年入乡在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共同富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未来,实践团成员将更加深入地探索青年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以青春视角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期待更多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入乡创业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实现青年与祖国的双向奔赴!

【责任编辑:黄衍博(实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