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红心筑梦”实践队赴杜布镇开展多彩“三下乡”活动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召,7月14日至18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红心筑梦”实践队一行11人赴清远市阳山县杜步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实践队围绕支教助学、非遗调研、助农直播、红色宣讲、敬老慰问等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支教助学暖童心,推普行动助振兴
在支教活动方面,“红心筑梦”实践队在杜步镇开展为期5天的支教活动。针对当地儿童的需求,精心设计思政教育、书法艺术、手工制作、心理健康、口才训练、垃圾分类、摄影等各色课程。
普通话推广对促进村民交流、推动乡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实践队开展普通话推广专项调研。队员们分成两个小组,走访杜步村村民家中,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形式,详细询问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场景以及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此次走访为实践队后续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确保“三下乡”活动精准对接乡村实际需求。
产业调研谋发展,直播助农促增收
在产业振兴方面,“红心筑梦”实践队重点调研广东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溪黄草茶和地理标志产品阳山金冠梨。在董事长蔡能强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企业乡村振兴展厅和生态果园,详细了解从种植到销售的产业链。座谈会上,双方就利用直播电商推广特色农产品达成合作意向,助力阳山优质农产品“出山”。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在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工作室开展助农直播。队员们化身“农产品推荐官”,通过产品展示、现场试吃、详细讲解等方式,向网友推介阳山特色农产品。四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859人次,线上成交订单10笔,有效助力提升当地农产品的线上曝光度。实践队以新媒体技术为桥梁,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文化传承显担当,红色基因永流传
文化振兴方面,“红心筑梦”实践队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凤舞”进行调研。队员们在与双凤舞传承人邓家财师傅交谈中得知,这项具有150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以模仿凤凰动作为特色,配有独特的锣鼓乐器和绚丽服饰。政府部门通过资金支持和定期培训等方式推动保护工作。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创新采用视频、调研报告等形式扩大传播影响力,通过“政府-高校-村民”协同保护机制,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红心筑梦”实践队前往阳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展“陵园忆先烈志,青春传赤子心”主题宣讲活动。在纪念碑前,队员谢嘉敏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并通过影像记录方式留存宣讲内容,制作成可广泛传播的红色教材。实践队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敬老爱老传美德,志愿服务暖人心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心筑梦”实践队前往杜步镇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队员们为7位老人送上了香蕉、葡萄等水果,陪他们唠家常、问冷暖,细致了解生活起居情况,并帮助打扫院落、整理房间。文艺表演环节中,《最炫民族风》的欢快旋律让老人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拍手,现场气氛温馨融洽。实践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温暖延续。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更通过教育帮扶、文化传承、产业助力、红色教育等多维度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展现新时代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供稿: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罗文诗、戴碧妍、陈嘉琪、陈凯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