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湖北民族大学“鄂西红韵-思育行”实践团队助力恩施市博物馆探索红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新路径

2025-07-29 14:30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22日,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鄂西红韵-思育行"实践团队在恩施市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暑期实践营活动中,通过理论授课、实践参与等形式,以“大手牵小手的”新型实践模式,深入探索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这是该团队继完成恩施州三大红色教育基地实地调研后,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应用的又一重要实践。

image.png图为红领巾讲解员上课合照

在专题授课环节,团队指导老师欧玲以《不屈的将军——叶挺》为题,为30名红领巾讲解员学员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思政示范课。课程立足当代青少年认知特点,创新采用"史料解读+情境体验+价值引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欧玲通过深度解析叶挺将军抗战与囚居经历,结合"角色代入“时空对话”等互动环节,引导学员深刻理解革命先辈的精神品格。"要让红色历史照进现实,必须找到与青少年人的情感共鸣点。"欧玲在授课后强调。

image.png图为欧玲进行授课

授课结束后,欧玲携团队成员与恩施市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柳洪涛就馆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举行座谈。双方围绕“红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路径”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就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达成一致意见。柳洪涛表示:“高校的理论优势与场馆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必将产生1+1>2的育人效果。”

image.png

图为欧玲与柳洪涛进行研讨

在志愿讲解环节,实践团队中的大学生积极融入培训营活动,参与小学生讲解员的培训课程,并在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开展现场讲解。潘国丹运用前期调研成果,以"一封未寄出的家书"为切入点,向红领巾讲解员们生动展示了如何运用叙事教学法讲好红色故事。"好的讲解要做到史料准确、情感真挚、价值鲜明。"潘国丹在志愿讲解后表示。

image.png

图为红领巾讲解员进行培训

image.png

图为潘国丹进行讲解

据了解,该团队于6月25日至7月3日期间,先后赴恩施州博物馆、中共鄂西特委旧址、鹤峰湘鄂边苏区纪念园开展系统调研与讲解,累计完成多场志愿讲解服务,收集口述资料20余份,拍摄影像资料200余分钟。团队指导老师刘轩男介绍,目前正在将调研成果系统化,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不断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将立足恩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创新实践育人模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部璐璐)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