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齐培润童心,童彩共筑绽梦程
近日,湖北民族大学“童彩筑梦”志愿服务队在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东乡村、兴隆村开展为期14天的志愿活动。活动以“五育并举”为核心框架,结合学院特色,以每日一主题的形式,通过多样化课程与实践活动,为当地孩子提供知识普及、文化浸润及能力培养等教学服务。
德育铸魂:植红色基因,育责任担当
“抗战时期,宣恩儿女用热血守护家园……”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志愿者带着孩子们重温“红色宣恩”的革命故事,组织学生以制作国旗、向日葵橡皮泥作品及折纸白鸽的方式缅怀先烈。“军人的职责,就是守护家国平安。”退役军人覃锐来到课堂,结合自身军旅经历讲述使命与担当。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让孩子们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讲解三伏天养生术、演示推拿技法、教授摆手舞,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对生命的敬畏。同时,队伍系统开展暑期安全教育,涵盖心肺复苏、水中自救技能,并邀请东乡村支部书记覃章兵讲解沼气定期检查与木柴规范存放要点,筑牢安全防护网。
智育启思:融科学人文,拓思维边界
“原来太阳能还能让小车跑起来!”科学课上,孩子们看着亲手制作的太阳能汽车模型移动时,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滴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再倒入洗衣液……”孩子们认真地聆听志愿者讲解实验步骤,在简单的操作中观察化学现象。志愿者通过开展物化实验、英语话剧、故事接龙等活动,让智育走出课本,激发孩子们的思维活力。
美育润心:绘民族画卷,筑同心之基
“这是树漆,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在非遗体验课上,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漆艺的历史,手把手教大家体验“取漆、施漆、晾漆”的古法工艺。孩子们专注地在扇面、书签上操作,旋转法、波浪法等技巧在指尖流淌,漆艺之美悄然在心中萌芽。扎染课上,蓝白布料在孩子们手中几经捆扎、浸染,拆绳的瞬间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花纹,“以扎控色、以染显花”的精妙让孩子们惊叹不已。此外,侗族建筑模型搭建、扭扭棒甲骨文制作、书法入门练习、民族语言分享会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触摸传统文化中增强认同,筑牢“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同心之基。
体育强体:燃运动激情,育健康体魄
服务队讲解健康运动知识,包括科学热身、运动强度控制及损伤预防等,帮孩子们建立正确运动观念。户外则教授羽毛球握拍、发球,篮球运球、投篮等基础。同时,还融入民族健身操,让孩子们在动静结合感受体育魅力。
劳育扎根:在实践中观察,于乡土中成长
田野间,孩子们参与垃圾分类、改造废旧物品,在劳动中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课堂上,志愿者讲解劳动工具用法、诉说劳动者辛劳,于讲述中孩子们懂得“劳动最光荣”。在入户家访环节,家长谈及孩子讲述团队开展大麦种植的活动,表示孩子回家后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动手能力得到显著。让孩子在劳动中理解环保意义,体会劳动价值。
当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科学思维点亮好奇,民族文化浸润心灵,运动活力强健体魄,劳动精神扎根乡土,14天的“五育”实践,是志愿队为当地儿童播下成长的种子,更积蓄面向未来的力量。(撰文:胡谦怡、阮斓琪、王永嘉图片:吕爽熙、贾沁、胡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