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河北地质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复合应用型人才

2025-07-25 16:21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命题。河北地质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为导向,创新构建“两结合、三保障、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学赛互促共进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为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河地大方案”。

立足国家战略,锚定人才培养新坐标

作为河北省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北地质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始终秉持“地经渗透、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新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着力培养“技术+管理+数据”复合型人才。近年来,该专业成果丰硕:2019年入选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和思政示范课;学生累计获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项38项,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涌现出徐智谋、杨光威等一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优秀毕业生。

创新“两结合”模式,激发产教融合新动能

专业建设以“产教融合+学赛互促”双轮驱动,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生态。

深度产教融合:与河北冀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共建绿色建筑与数字孪生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开发8门核心课程、4部应用型教材,引入16个真实项目案例,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强化学赛互促:通过“书证融通”技能竞赛、“育训结合”学科竞赛,学生近200人次在全国BIM应用技术大赛等赛事中斩获佳绩,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筑牢“三保障”体系,夯实人才培养根基

双师型队伍保障: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教师企业挂职率达80%,打造了一支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课程思政保障:创新“五实”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融入专业教学,《工程经济学》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实践教学保障:构建“认识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全链条培养体系,校企双导师制助力学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

深化“四优化”改革,引领教学创新风向

以教学内容、方法、资源、考核四维革新推动教学模式升级:

教学内容: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搭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新教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融入课程。

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PBL和CBL等教学法,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与反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进行跨学科课程资源整合,引入国内外先进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广泛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便捷的学习资源。

过程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能力导向评价,及时反馈与改进,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服务发展大局,贡献高等教育“河地大智慧”

河北地质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负责人都沁军教授表示:“我们将继续以OBE成果导向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培养更多‘懂技术、善管理、通数据’的高素质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高校担当。”

河北地质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地方高校专业建设提供了示范,更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生动注脚。未来,该专业将持续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注入新动力。(作者:喇海霞、霍晓燕 河北地质大学工程管理专业)

【责任编辑:李君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