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统招计划增加100人新增理科试验班与人才特区强化工科与交叉学科培养
2025年,中国网高校中国频道推出《高校中国》特别访谈栏目,将陆续邀请全国高校招生负责人聚焦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专业解读、最新招生政策、志愿填报、生涯发展规划等话题进行深度解读,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本期特邀嘉宾:
长安大学招办主任王翀受邀参加中国网《高校中国》招办访谈,为广大考生介绍长安大学的招生政策,并为考生及家长解答报考问题。
以下是访谈实录:
首批“211工程”直属教育部多部委共建的行业领军学府
长安大学位于古都西安,直属国家教育部,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由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四部一省”共建。2000年,三所部委院校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2017年,长安大学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是全国获批的7所高校之一。2022年,“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开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学校坐拥南北两大校区,南倚大雁塔,北邻渭水滨,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长安大学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统招增100人停招9个专业新增2类理科试验班
2025年继续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本科招生计划总数6448人,其中统招计划6310人,较2024年增加100人。增加计划重点向理工类优势学科专业倾斜,向一流学科倾斜,向国家战略急需学科专业倾斜。本科招生包括普通高考生(含艺术和体育类考生)、中外合作办学、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西藏新疆高中班、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港澳台侨招生等。2025年,在22个本科招生学院共设置70个本科招生专业,按照19个专业大类和34个专业招生。
今年,长安大学开展本科专业布局优化专项行动,进一步精简专业数量、优化专业结构、整合升级特色优势专业、增设布局新兴急需专业。停止招生9个专业。建筑类中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专业由原来5年制改为4年制,建筑学保持5年制不变。
另外,学校在装备、信息、材料、能源、生态、社科6大重点领域布局“长安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新增8个工科试验班(长安学堂计划)、2个社科类(长安学堂计划)。试验班采用“导师制、国际化、融合化、小班化”教育模式,“可进可出、优中选优”,强化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突出专业特色,着力培养信息化、应用型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新增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茅以升班),培养模式参照工科试验班(长安学堂计划)。在地质学理科试验班基础上新增数学类理科试验班,不过这两个理科试验班是在二年级经过二次选拔。同时,学校继续打造未来交通学院、华为试验班、中外合作办学等人才培养特区。
学科建设多维突破“双一流”建设再攀高峰
学校确立“工科登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交叉突破”学科发展理念,高质量完成首轮“双一流”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以交通运输工程一流学科为引领,形成了三大领域门类齐全、体系完善、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体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厚植学科建设这一发展根基,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全球前3‰。现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国内外多个权威机构排名中,连续五年攀升进位,学校海内外影响力持续增强,稳居中国大学百强。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一流本科"育人新生态
学校坚持“一流本科、卓越教学”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探索实施弹性学制、完善转专业机制,不断健全以学生为中心、统筹推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50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优势学科核心专业全部通过认证,位居全国第三。
深入推进本科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生源质量持续提升,毕业生综合去向落实率保持高位稳定,入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顺利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校以重大工程“总工程师的摇篮”享誉业界,构筑起具有鲜明特色的育人新生态、新范式。
"走出去+请进来"双轨并行精准施策拓岗位
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出台关于访企拓岗实施方案,全员联动,开拓增量岗位促就业。一是推动优势行业就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学校在各类行业内协作组组长、副组长单位作用,加强共建共享、供需对接,畅通毕业生重点行业就业渠道。二是紧跟社会发展新趋势促就业。瞄准经济发达地区、国家重点支持地区以及新兴市场主体、新兴业态,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学校毕业生重点行业领域就业比例超过66%;校企联合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10余项;畅通毕业生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就业渠道。三是充分发挥校园招聘就业主渠道作用。统筹校内外资源,在校院两级大力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每年举办大型双选会、中型组团招聘会、小型专场招聘会共1200余场,进校企业近4000家,提供岗位近20万个,畅通毕业生校园招聘就业渠道。
在提供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一是持续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结合完全学分制改革,将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本科生全覆盖。二是构建校内外高水平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立“职路导航辅导员工作室”,举办就业指导师资培训班,深入浅出地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精细化指导。三是持续推进“生涯·长大”就业指导教育品牌建设。四是精准开展就业“一对一”咨询和团体辅导。建设“生涯与就业咨询室”,提升学生就业去向选择科学性,促进毕业生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五五规划创新发展战略:“1+3+M+N”布局引领学科交叉融合
面向未来,长安大学实施学科交叉融合行动计划(2035计划),一体构建“1+3+M+N”学科交叉融合布局。“1+3+M+N”指以“人工智能+”全局行动引领学科交叉融合,以“数字+”“智能+”“绿色+”三大交叉融合模式推动学科发展转型,以“交能融合、宜居黄河、绿色建造、智能制造、未来出行”等M项重点领域响应关键技术需求,支持交通电气化、未来交通基础设施等N个具备发展条件的细化方向,一体构建“1+3+M+N”的学科交叉融合布局。学校的十五五规划也提出了今后五年,学校一是坚持人工智能引领学科转型,将人工智能全面融入交通、地学、人居等优势学科,打造“学科+人工智能”集群。二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纵深发展,推动不同学科破壁重构,形成多学科深度协同创新的有机循环体,以项目、平台、人才的高水平增量发展为核心,以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项目建设驱动,实质性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打造学科创新动能。三是产教融合助力学科提质增效。坚持走深化产教融合的学科内涵发展道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同频共振、耦合交互。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三大行业深度转型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加强基础学科、急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切实提升学科服务创新发展战略和新质生产力的能力。
建议与寄语
同学们,在逐梦的道路上,你们即将迎来至关重要的时刻,长安大学期待与努力的你们相遇。对于填报志愿方面有几点建议:
一是希望各位考生和家长合理规划志愿:遵循“冲、稳、保”原则,依据自身情况,合理布局,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例如,若你成绩较为突出,报考长安大学的优势专业,十几个工科试验班可供你选择,若成绩稍显稳妥,在某些省份选科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将专业组都报上。
二是无论报哪一个学校,都要关注招生政策:今年8个省份落地新高考改革,教育部和省级招办发布的最新政策,如招生批次设置、志愿填报规则、加分政策等,一定要及时关注。2025年的政策细节可能会影响你报考的策略,不可忽视。
三是了解自身定位:先明晰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和学科优势,从而匹配专业。同时,依据自己成绩在全省的排名,参考报考高校往年在本省的录取数据,精准确定自己报考心仪大学的可能性。比如,若你对工科试验班(华为班)感兴趣,且成绩排名与长安大学该专业过往在本省录取的位次相近,就可重点考虑。
四是留意体检要求:部分专业对身体条件有要求,像长安大学的一些工科专业,可能对视力、色觉等有规定。填报前务必了解,防止因身体条件不符被退档。
五是防范招生诈骗:高考录取期间,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大家急切心理行骗。要通过长安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chd.edu.cn/)、招生官网(https://zsb.chd.edu.cn )等官方渠道获取招生信息,切勿轻信不明来源的承诺。
六是注意时间截止:志愿填报时间限制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和修改操作,逾期无法补报或更改。提前规划好时间,像制作一个填报时间倒计时表,提醒自己按时完成。
最后,祝各位考生能够金榜题名、梦想成真,考到自己心仪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