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北京物资学院:新增2个专业 33个专业在京招生 培养实战型物流人才

2025-06-13 15:53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中国网高校中国频道推出《高校中国》特别访谈栏目,将陆续邀请全国高校招生负责人聚焦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专业解读、最新招生政策、志愿填报、生涯发展规划等话题进行深度解读,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本期特邀嘉宾:

北京物资学院招生主管李小庆受邀参加中国网《高校中国》招办访谈,为广大考生介绍北京物资学院的招生政策,并为考生及家长解答报考问题。

image.png       以下是访谈实录:

立足首都辐射全国我国物流教育的发源地

北京物资学院地处京杭大运河源头,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实,是一所覆盖现代物流产业全链条物流教育体系的高校。学校是为满足国家流通事业现代化对高级物资流通管理人才需求而创办的,是我国物流教育的发源地。

建校40多年来,学校始终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首都发展需求,锚定物流流通特色发展,凭借物流教育的先发优势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创新,为我国物流流通领域和首都经济繁荣输送了大量国际化应用型复合人才,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物院之路,被誉为“中国物流管理者的摇篮”、“期货界的黄埔军校”。

在京招生计划大幅增加 33个专业全部招生

2025年招生计划未定,但在京招生计划(尤其是理工类专业)预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以北京教育考试院最终公布的计划为准。

2025年本科招生专业较2024年有所调整,其中新增2个专业(审计学、数据科学),获批供应链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恢复物流工程专业“双培计划”和商务英语专业普通班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停招。由此,2025年纳入招生计划的招生专业及方向一共33个,全部在京招生,其中物流工程(双培)在提前批普通类B段投放招生计划,与北京交通大学开展整建制联合培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发展路径。其他32个招生专业及方向在普通批投放招生计划,分组情况基本保持稳定,包括2个新增专业(审计学、数据科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校企合作实验班和4个专业实验班。

从期货到数据科学多学科协调发展专业建设再升级

作为全国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2019年,北京市首批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学科为基础、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

今年新增的审计学和数据科学两个专业,是学校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也为考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报考选择。其中,审计学专业融合学历教育与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体系,开设智能审计、审计大数据分析等跨学科前沿课程,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数据科学专业则深度融合统计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聚焦物流、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复杂数据问题,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全面开通通识课程构建AI知识体系引领教育创新之路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学校快速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落实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目标,依据北京市教委统一部署,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程参与市属高校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这项工作。学校已于2024年秋季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旨在为学生构建全面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并提供丰富的实践技能,以培养具备未来竞争力的创新人才。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师组织、双融举措和教学资源四方面深入探索。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各专业教师参与,打破专业限制促进学生对AI行业的深度理解应用。学校正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育教学,推动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如实施“1+X”证书制度,将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学分管理;推出智慧交通、AI+物流工程、数据资产管理、数据科学等微专业项目,实施“一院一品牌”产教融合计划和“一专一精品”专创融合计划,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与专业特色,促进AI+专业以及跨学科的迭代升级。

构建三业融通人才培养体系多元化路径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校的专业建设直面国家战略,直面行业区域,采取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产业-专业-职业”三业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接地气,而且有后劲,深受就业单位欢迎。学校不断创新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充分发挥产教合作平台如京东学院、期货学院学院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快推进新文科、新工科交叉融合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对未来社会适应力,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途径,建立了分类并举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重点培养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智慧物流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智慧就业平台打造高质量就业生态

学校不断完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格局,深化校企对接,多维访企拓岗促就业。发挥主渠道优势,每年面向应届毕业生举办线下线上双选会50余场,宣讲会百余场,参会企业两千余家,涉及岗位110000多个,全力确保招聘岗位量质齐升。立足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能力,健全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搭建智慧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职业发展咨询及就业服务。近五年我校本科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5%左右,高于北京市本科平均水平。

在就业行业方面,我校毕业生主要就职集中在“金融期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与租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领域。在深造方面,以2024届本科毕业生为例,国内升学考研率为17.29%,其中有8.38%的学生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深造。从出国(境)留学情况来看,2024年英国、澳大利亚是我校本科生留学人数最多的前两个国家,其中有66人进入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100的院校继续深造。

四链融合”引领下,培养“强筋通络”专业人才

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学校正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速学科专业交叉及产教、城教创新融合发展。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着力提升毕业生在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数据科学、全球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等首都经济发展紧缺领域的高质量就业;加速布局物流大数据、智能物流装备等科创平台;加速推进新建学生宿舍一期工程等在建项目,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更高品质和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创新资源和生活环境。

当前物流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作为“中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期货界的黄埔军校”,学校将进一步深度绑定行业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引导大学生在“四链融合”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承担起“强筋通络”的专业使命。

寄语

各位2025年的考生,此刻,高考的战鼓已经敲响,你们正站在人生的重要关口,怀揣着梦想与勇气,即将踏上这场意义非凡的征程。愿你们在考场上,以笔为剑,书写青春的壮丽篇章!期待在金秋九月,与你们相约北京物资学院,开启新的逐梦之旅!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