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打造智慧物流“双向赋能”新范式

2025-06-04 14:28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成都市温江区聚力发展“6+3”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强链补链的背景下,作为区内医药流通的重要环节,智慧物流发展模式的探索显得尤为关键。自2012年起,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与本地一家领先的医药流通企业展开深层次产教融合实践。历经十余载探索,双方共建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逐步构建起校企共成长、人才共培育、资源共分享的深度融合模式,成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响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动实践。

技术反哺:挂职锻炼打通师资迭代通道

面对智慧物流技术日新月异的挑战,师资知识技能迭代是关键。学院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系统学习区域智能调度系统、云仓技术及物联网温湿度实时追踪等核心技术。深入企业运营核心,让教师对行业前沿技术如智能调度算法、全流程温控管理有了颠覆性的认知。这不仅仅是技能更新,更是教学理念的重塑,确保教学课堂内容紧跟甚至适度领先于产业实际需求,将真实场景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和实训任务,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与实效性。这种持续性挂职机制,有效破解了教师脱离技术前沿的痛点,并将前沿技术反哺回校内智慧物流实训基地和冷链实验室的优化升级。

四阶闭环:企业需求牵引人才精准培育

依托教师挂职获取的产业洞察,校企共同构建了“需求驱动”的四阶赋能育人闭环:

课程开发实战化:企业高管深度介入,担任课程顾问,将“12小时极速配送”“冷链温控零事故”等真实挑战性案例有机嵌入《智慧配送运营》等课程。企业实质性参与开发了四门以上聚焦智慧物流技术的专业课程。

实训场景全景化:校内基地高度还原企业真实作业环境。智慧物流区配备AGV路径规划沙盘进行调度演练,冷链实验室则构筑起严格的温湿度监控模拟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育人过程全周期化:实施双导师制。企业运营主管担任产业导师,参与新生入学教育及职业规划;大三阶段实习则由企业导师与挂职教师共同指导,紧密跟踪学生成长。该机制显著提升了人才适配性,实习转正率高达95%。

人才效能转化显性化:目前,学院已为企业精准输送超过100名高素质毕业生。其中约15%的毕业生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者,更有部分校友深度参与了企业智慧仓储的规划与运营,成为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力量。

机制创新:构建普适性双向赋能模型

以教师挂职为引擎是学院产教融合的核心驱动逻辑。它打通了技术反哺教学→人才赋能企业→企业真实需求再驱动教学改革的双向赋能、螺旋上升的通道。其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了挂职目标精准化、课程开发场景化、技术成果共享化的可持续共生机制。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他们在真实项目的参与中,快速成长为能满足智慧物流复杂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毕业生的高转正率和发展后劲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扎根区域,服务产业:探索智慧物流新路径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的这一探索,不仅为智慧物流领域培育了大量接地气、上手快、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为温江区乃至成都市发展智慧物流等优势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源。其以教师挂职为纽带、以需求为核心、以赋能为导向的深度产教融合模式,为职业院校如何更高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方案”和“农院智慧”。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区域龙头企业的合作,持续优化育人模式,为智慧物流的蓬勃发展探索更多新路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