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科大学:综合改革本科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助推海医跨越式发展

海南医科大学:综合改革本科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助推海医跨越式发展

2025-05-21 14:54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中国网高校中国频道推出《高校中国》特别访谈栏目,将陆续邀请全国高校招生负责人聚焦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专业解读、最新招生政策、志愿填报、生涯发展规划等话题进行深度解读,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本期特邀嘉宾:

海南医科大学西英格兰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芳芳和教务处招生科负责人马婧受邀参加中国网《高校中国》招办访谈,为广大考生介绍海南医科大学的招生政策,并为考生及家长解答报考问题。

image.png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一肩挑两翼   打造自贸港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摇篮

海南医科大学是海南省唯一的公办高等医学院校。学校成立于1947年,历史上经历了“合二为一、三停三复、一进一出、三轮建设”,每个阶段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创始人林筱海先生、首任院长朱润深博士,一位来自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一位来自耶鲁大学,他们发现当时的海南基础医疗条件,尤其是卫生人才的严重匮乏,驱使他们要从教育抓起、培养人才、服务百姓,创办了当时的海强医事技术学校,在当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首批本土医疗卫生人才,为海南解放初期的防疫、妇幼保健、医疗健康等工作提供了关键支撑。

所以百姓们常说,海医是因海南人民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自贸港建设而强的一所高校。

海医从独立建制到获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再到2023年海南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海医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文件,里面明确要求要全力支持海医高质量发展,要将海医建成海南自贸港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聚集地、生命医学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和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让海医全面建成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

同样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医学教育家、科学家、原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上海交大副校长陈国强担任全职海医校长,那么到现在,也就是这刚过去的仅仅一年半,可以说海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长以“拆下肋骨当火把”的精神,带领海医人以“破天荒”的姿态,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综合改革。2024年,海医顺利更名医科大学、博士点由1个增至5个、硕士点由10个增至15个,高质量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认证,海南省医学科学院实体化运营,5个部委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规范发展,新增科研实验室17000余平方米,20位国家杰青等C类以上人才,70余位博后、青年骨干“腾蛟起凤”,纷至沓来,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十余所国内顶尖高校签署合作,建立“支持海医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可以说,海南医科大学肩负教育强港、健康强岛“一肩挑两翼”的重要历史使命,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国之所要、岛之所需、民之所盼、校之所向。

学科建设领跑   硕博点涵盖多个二级学科

海南医科大学秉承“以本为本、本研并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理念,已经形成了面向全国招生,涵盖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医学、理学、管理学和工学四个学科门类,本科招生专业29个,通俗的说就是海医的学科专业已经涵盖、对接了医疗卫生行业的所有领域。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和生物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有基础医学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这只是一级学科。实际上5个博士点涵盖12个二级学科,15个硕士点涉及超过50个二级学科,相较于29个本科专业来说,这样的硕博点比例在国内同类型地方医科类高校来说是不多见的。同时,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临床医学也是海南省首个进入全球ESI排名前5‰的学科。

都说附属医院是医学教育的主阵地,本着医教协同、学科交叉、教育强校的战略和发展理念,海南医科大学拥有附属海南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3所全省规模最大综合水平最强的三级甲等综合直属附属医院,还拥有10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2个合作共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占整个海南省的60%以上,为临床教学提供了充足而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学科方面,海南医科大学拥有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和药学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还拥有7个国家教育改革先行试点专业,这些都为打造中国改革开放靓丽名片的自贸港医学教育篇章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减量提质清理“水课”

2024年,海南医科大学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本科教育综合改革,课程“减量提质”,清理“水课”,五年制专业学时平均减少14%,四年制专业学时平均减少18%,完成50个专业(含方向)人才培养方案、798门教学大纲修订,对于学科专业发展质量不高、就业不好等专业果断调停。对学生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为学生负责。学生也从被动灌输逐步转化为“我要学”,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都出现了明显转变,社会声誉得到前所未有地提升。

在校生接连不断斩获诸如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一等奖、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中国地区赛二等奖等32个国家级奖项。

从农村订单定向到新医科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海南医科大学地理位置特殊。一方面,我们扎根海南,紧紧围绕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行业紧缺人才,培育开办扶持相关专业建设,比如儿科、精神医学、医学信息工程、生物统计学等,我们的生物统计学也是全国五所具备办学资格的高校之一。同时,海医充分保障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生源孩子们读书的机会,向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计划投放优质招生专业,尤其是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项目,海南医科大学自2010年开始承接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项目,主要是临床医学和中医学,十余年来,学校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该项目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去到海南的基层,我们初步统计,学生毕业当年就业履约率100%,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后履约率超过97%,这支队伍成为了自贸港基层卫生建设的生力军,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提供了不竭动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断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在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中提高人才培养的匹配度。以新医科建设为引领,推动传统学科专业迭代升级,探索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专业设置方案,培育自贸港建设急需的“医学+X”交叉学科、临床医学“5+x”以及新兴学科复合型人才。比如目前我们推行的“新医科”改革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交叉学科深度融合,依托“两制三化”,即导师制、小班制和个性化、拔尖化、国际化的教育、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崇高医德、人文关怀意识及发展潜能的新时代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国际化办学新格局   服务南海安全与海洋强国

从世界人口分布的气候带来看,30%的人口分布在热带。据2014年12家主要热带研究机构合作发布的《热带现状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将生活在热带地区。海南是我国境内唯一处于热带地区的岛屿省份。依托海南,发展我国热带医学,推动热带医学全球合作和创新性发展,在建设健康中国和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同时,“向海图强”,海南四面环海,发展海洋医学、研究海洋生物资源与人类健康、推动军地科技、教育医疗等资源共享,服务南海安全和海洋强国同样离不开海南医学教育。

比如学校现在正在做的,一是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建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高通量筛选平台,推动黎药、南药现代化研究;与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深度合作,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药械研发、高水平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建设、海洋医学和气候医学研究、精准医学和细胞基因编辑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二是构建了由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2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成的“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三是构建了“双向互动”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国家国际留学生,擦亮“留学海南”品牌的同时,学校也在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输出国际化高水平的热带医学人才。

国内首家大健康辅助医疗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热度颇高,我们学校也有合作办学机构——西英格兰学院。西英格兰学院是海南医科大学和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联合办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22年7月正式获得教育部的批准。2023年开始招收首届硕士和本科学生,2025年是学院第三年招生。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是中国教育部认可的英国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成立于16世纪,迄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办学历史了。

西英格兰学院是国内首家大健康辅助医疗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立足海南自贸港区域,提供本科及硕士层次的国际化医学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人才,也是海南自贸港打造“留学海南=留学国外”的教育回流品牌中的医学技术类国际人才培养平台。

西英格兰学院专业特色与报考要求

学院隶属于海南医科大学,同时接受中英双方学校的管理,本科和硕士教学由西英格兰大学和海南医科大学相关教学单位400余名师资承担。

学院开办了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和国际护理实践、康复和公共卫生三个硕士专业。

说到专业特色,我们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的特色主要集中在学位获得、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学历提升这几个方面。

首先学位获得方面,本科专业的就读途经是通过高考,参加国内的高考,4年学制,全程在海南医科大学就读,达到毕业要求后即获海南医科大学毕业证、学位证和西英格兰大学学位证(学位中留服进行认证)。

在培养方向方面,学校培养的是可以在国内外相关专业医疗机构工作的专业人才,不仅可以在国内,还可以在国外进行就业,当然前提是要符合相关国家的就业要求,例如获得执业资格等。

第三是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是融合了中英双方相关专业的课程,融入英国的课程体系,这也是获得英方文凭的必须条件及将来能到国外就业的基础。

第四是教学资源方面,西英学院的学生享受中英两校的线上教学资源、中方线下全部教学资源,享受双方师资授课,50%的专业核心课由英方教师授课。

第五是教学模式方面,在授课的过程中,所有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以及小班式、互动式、沉浸式、讨论式的授课模式,有别于传统课堂。实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任课教师从知识传授到教学资源分配者的角色转变,让学生从学习英语到用英语学习的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

最后是学历提升方面,西英学院的学生可以申请国外的硕士,可以报考国内的研究生,学院也办有相应专业的硕士,可以直接申请院内的硕士,并且本科生毕业时完全符合申请条件,所以相当于报考西英学院的本科生,完全可以实现院内本硕连读。西英学院的硕士仅1.5年学制,全程在海南医科大学就读,达到毕业要求后即可获得西英格兰大学硕士学位(可通过中留服办理学历、学位双认证),时间短,也无高额出国留学费用。

学院还设有奖学金,分别有学业奖学金、科创奖学金、语言奖学金、社会服务奖学金、游学奖学金等,最高额度可以达到2-3万。

在报考政策方面:本科采用高考统招报考方式,且高考英语单科不低于满分的70%。未实行新高考省份,选科要求理科;实行新高考省份,要求物理必选,化学和生物(二选一)。

同学们和家长朋友在报考过程中有什么疑问,随时联系我们。

从课堂到病房   创新临床培养模式的人文关怀

首先,海南医科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增设一批“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示范课程,让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思政课讲出专业感,例如请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来讲临床工作中的医学人文课,用鲜活的例子引领未来医生们厚植医学人文,又比如推行的“2.5+2.5”临床培养模式,将医学生带到病房、病床边,用实际行动来让学生感受医学人文的温度,打造海医“重人文、强临床、育创新、显特色”的医学教育,形成具有海医特色的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具有坚实专业素养和深厚医学人文情怀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同时,学校不遗余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仅2024年就拨付一千余万元用于支持学校本科生的科研创新项目。此外,还有易书院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老旧宿舍改造等,时时处处都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范式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开展国际游学和实践学习    拓展全球视野

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方面,学校有18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基础,留学生自全球30多个国家,有利于建立跨国人脉网络,提升个人全球竞争力,培养全球意识,另外我们还组织或举办国际学生和学生国际能力类的比赛和活动,例如国际学生领袖营、国际学生专业类比赛、跨文化交际比赛、境外游学等,学生寒暑假期间前往英国、新加坡、西班牙、香港、澳门等高校进行游学,还组织学生到博鳌乐城的国际医院进行实践学习,将来去境内外的国际医院见习实习等。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和实践,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助力海南自贸港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寄语

其实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心中,医学是什么?网上常有人说,学医苦,但我想医者虽苦,但有一份济世情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而幸福往往都是靠奋斗不息而来;也有人说,学医难,殊不知博学而后成医,医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融合的统一体,如果您能学好医,你的各方面思维能力都将被打开,你会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现实中学医后又跨界取得成功的范例不正大有人在嘛,所以,我想借用我们陈校长的话,他从上海跨海而来,十年热血愿倾天涯,他以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如果你也乐于改变、乐于学医,我们希望年轻的你加入海医,我们共同改变,共同唤醒彼此的灵魂,一起出发,来造就你的未来,也成就海医。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