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添添(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湘潭市 411101)
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阶段研究成果,课题名称:给青年学生系列回信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E45。
作者简介:崔添添(1990-),女,汉族,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程,明确和统一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实现不同学段知识内容的“螺旋上升”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需要提升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统筹规划、科学调配教学资源,汇聚育人合力,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运用数字技术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难题,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题。“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实践,探索出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径,为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数字平台筑基:构建一体化资源体系
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将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依托,为构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提供实践支撑。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性作用,开发了大中小学共建共享的“大思政”云平台。该平台以“两馆一系统”的构成,迎合现阶段“00后”学生认知习惯,提高思政教学亲和力、吸引力。
中国共产党伟大征程VR学习馆:采用主流虚拟仿真引擎技术制作全景感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沉浸互动式全景教学体验模式。体验者漫步在VR学习馆,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以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五次反围剿、长征、南泥湾、抗战、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长江、开国大典等教学知识点为线索,追寻先辈的足迹,感悟领袖的力量,在耳熟能详的革命音乐中,身临其境地体验宏伟庄严的中国共产党伟大征程VR学习馆。
新中国伟大成就VR学习馆:分为序厅、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5个部分,采用编年体形式,带领大家沿着历史的脚步,从1949年走到2019年,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从1949年的开国盛典,到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到2008年的第一次北京举办奥运会,再到2018年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通车……用无数傲人的成绩,向世人宣告,中国在世界东方昂首屹立。
长征地图VR学习系统:体验学习者进入VR虚拟地图,脚下是一张巨大的红军长征地图,从长征出发地于都开始前进,在长征地图上沿着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前行,突破四条封锁线,跨过湘江、乌江,在遵义经历重大转折后,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在重要长征事件点,体验者可以点击进入长征第一渡、强渡乌江、遵义会议、爬雪山、过草地的虚拟时空进行体验式学习。同时,长征地图上的每个重要事件点都设置有知识学习点,体验者在地图上边走边学习知识点,最终到达红军会师地点会宁。
二、智能技术赋能:创新梯度化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学情,在思政课教学过程有机嵌入个性化及针对性不同的智能技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学段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接受程度和课程的期待、育人发展趋势等学情现状,做一个精准分析。对教学现状和学情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探寻虚拟仿真技术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建设的融合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实效性。如对小学生群体,思政课的接受程度体现在能否知晓思政课内容等,中学生群体,对课程的期待则主要体现在能否理解思政课理论知识,对于大学生群体,则是能否将思政课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
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融入个性化且具针对性的智能技术,以适应多学段学情。以“弘扬传承长征精神”为例,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天性活泼的特性,将长征精神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巧妙编织成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利用3D动画视频,让学生佩戴上AR/VR眼镜穿越时空,亲身经历红军战士过草地爬雪山的艰难阻险,以此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情感共鸣。高年级阶段,鉴于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优势,将长征精神以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让学生与革命先辈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在心中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数据驱动革新:实现精准化育人衔接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创性地搭建了一体化资源平台,巧妙融合了实体空间、社交空间与数字虚拟空间,此平台以跨班级、跨年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以大数据为引擎、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全新教育模式,促进了各校及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让因材施教的理念得以落地生根。
动态化学习诊断系统成为精准育人的关键突破。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在线学习行为追踪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采集学生的课堂互动、作业完成、小组讨论甚至情感反馈数据。例如,某中学试点项目显示,系统通过分析学生课堂发言的语义特征和情感倾向,可识别其对思政理论的深层认知状态,进而生成“认知-情感双维度”学情报告。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如为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思辨型议题,而为情感共鸣不足的学生补充历史情境案例,实现精准教学干预。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构思政教育生态。当虚拟仿真遇上红色基因,当人工智能对话百年党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是育人范式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既需要技术理性的支撑,更离不开教育温度的把控。未来,随着5G、元宇宙等新技术深度应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将开创虚实交融、知行合一的新境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