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对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湘潭市 4111101)
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阶段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党的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D48。
作者简介:黄对娥(1985-),女,汉族,湖南娄底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运用“三镜三维”方法构建历史、理论、实践三重维度,能够有效破解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历史叙事碎片化、理论阐释悬浮化、实践教学形式化等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通过历史情境建构、理论话语转化、现实问题嵌入等具体路径,实现思政课教学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深层转化。
1.架起历史望远镜,聚焦历史人物,做到以“情”感化人
架起历史的望远镜,聚焦历史岁月中的人物命运,因为相信而看见,鼓励广大青年做出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的人生理想。我们要“端起历史望远镜”。“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望远镜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而历史的望远镜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回望过去,捕捉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深层规律和因素,进而获得更深刻的思考。思政课首先要讲好历史故事。比如将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实现“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誓言,断肠明志的陈树湘。又如邓稼先从学成归国、告别家人、隐姓埋名、勇攀高峰、痛别挚母、身铸国魂,一生围绕这个关于“子弹”的理想而奋斗。比如实现“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誓言,断肠明志的陈树湘。又如从学成归国、告别家人、隐姓埋名、勇攀高峰、痛别挚母、身铸国魂,一生围绕“子弹”理想而奋斗的邓稼先。其次思政课要以贯通古今的智慧,分析当下遇到的问题,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知晓未来我们怎样不再重蹈覆辙,才能继续走向成功。深刻分析:“近代以后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刻骨铭心。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和借鉴,奋力带领中国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就是为了让国家更强大,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书写。在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国人民有骨气、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善用思想透视镜,巧妙话语转换,做到以“理”说服人
在思政课教学中,善用思想透视镜,巧妙话语转换,做到以“理”说服人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运用思想透视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道理。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论视角,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对世界、社会和人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能够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论,使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能够在学生面临社会竞争压力和个人认同危机时,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引导,他们陷入迷茫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其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主体间的深入意义沟通和对话语能力的供应不足,这往往是导致课程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核心问题。因此,探索如何利用生动灵活的教学语言将条理清晰的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们充满活力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及如何把理论性的教学语言转化为符合学生实际的故事性语言,成为增强思政课实际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思政课教师应当首先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现代交流模式,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大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感知的话语习惯相融合,与大学生喜于接触、易于理解的语言风格相结合,以便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实际的需求和复杂的现实问题中,让理论课程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创造一个师生可以共同分享意义的交流环境。
3.调试时代反光镜,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以“实”取信人
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观点与知识有所区别,观点是在理论和对具体现实的深入联系中形成的,它展现了理论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因此,思政课的教学不应仅仅是对理论概念体系的介绍和解释,而是需要把理论融入到现实问题的情境中,不断地对理论进行丰富和发展,以此来构建更高层次的教学内容。“任何重大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现实问题都蕴含着重大理论问题”。从根本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核心在于研究现实的人和历史进程,它不仅审视现实问题,还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来评价社会。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专注于国家的发展实践,应将中国当前的现实作为基本的考察点,从中挖掘和解决关键问题,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复杂社会现象的理解力。思政课教师必须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搭建桥梁,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从教学计划、互动方式、学习氛围等多方面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个人精神成长的价值,使其在应对现实挑战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示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