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网高校中国频道推出《高校中国》特别访谈栏目,将陆续邀请全国高校招生负责人聚焦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专业解读、最新招生政策、志愿填报、生涯发展规划等话题进行深度解读,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本期特邀嘉宾:
香港都会大学中国内地及国际事务处总监石雪梅女士受邀参加中国网《高校中国》招办访谈,为广大考生介绍香港都会大学的招生政策,并为考生及家长解答报考问题。
以下是访谈实录:
由香港政府创办以应用型和专业型教育为主首所应用科学型大学
香港都会大学,其前身是香港公开大学,于1989年由香港政府创办。2021年,经香港立法会通过,正式更名为香港都会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的发展已跨越35周年,大学成立之初,主要是为一些在职人士提供服务。自2001年起,大学开始招收全日制学生。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港都会大学已成长为一所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大学,随着香港政府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也成为香港教育版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定位始终以提供应用型和专业型教育为主。2024年3月,香港都会大学经香港教育局正式批准,成为首所应用科学型大学,这为香港都会大学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录取标准由原来的本科线提升至一本线依然保留对英文的特别要求
2025年的本科招生变化其实还是非常大的,不管是从学生人数上,还是招生标准上,都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首先感谢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的支持,2025年开始,香港都会大学在内地的招生名额有了一些新的扩展,但同时由于大学的定位以及大学的发展,大学决定将招生的录取标准由原来的本科线上升为一本线。对于一本线,各个省市的叫法可能有所不同,有的称为重点本科招生控制线,有的则称为一本线,但是这个分数的提高还是非常大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对英文的特别要求,也就是说英文成绩一定要在100分以上,有一些专业的英文要求甚至达到了110分。因此,在今年的招生中,这对于考生来讲,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采取自主招生方式打破地域的限制
首先说一下招生流程,香港都会大学一直实行的是自主招生程序。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填报高考志愿来进行的,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浸会大学等等,包括我们的都会大学,都是通过自主招生的形式来进行招生的。报考香港都会大学的考生要在大学的网页上填报录取信息进行申请,高考成绩公布后,学校将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评估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如果符合,学校会尽快向同学发放录取通知书,要求同学在7月5日前确定是否接受录取,这种方案对于考生来讲是一个挑战。然而,从我们的角度上来看,我认为对于考生而言,优势是大于挑战的。首先,自主招生的这种方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香港都会大学不会把招生名额分配到各个省,也就是说,比如广东省报的人多,我们可以多收一点;像青海省报的人数少,我们可以少收或者是不收,这样就打破了各个省份的竞争,或者是高考大省的同学在高考中的一个劣势。另外就是说在高考的过程中,我想如果同学仔细研究招生简章就会发现,有一些专业我们是要求面试的,这些同学的面试应该是在高考结束之后,成绩出来之前,我们会通过线上的方式给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面试,面试和高考成绩均符合要求者,学校会在6月底给同学发布录取通知书,这是我们一般的招生流程。
打破文理科间的限制所有专业和学院均对文理科考生开放
第二种情况也是完全打破了文科和理科之间的限制。我经常遇到有同学询问某专业到底是文科还是理科,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在报名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而在香港都会大学,所有的招生专业和学院均对文科、理科考生开放,即无论考生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均可报考,只是科技学院部分专业更倾向理科生报考,这也是为了让学生入学后能更好地适应学业。当然,也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选择文科和理科的时候就选错了,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进行纠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录取过程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
特长生录取不考虑艺术线体育特长生设有专门的奖学金
下面我们再说一下特长生是如何进行录取的。在香港都会大学的专业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创意媒体类的专业,像新音乐课程、广告和特效等,这些课程里我们不考虑艺术线,也就是说我们在招生的过程中不会按照艺术线来对大家进行录取。但是如果考生有艺术特长或者有一些作品集的话,对于报考这些专业的同学来讲,一定是很有帮助的。另外我还想特别提到的就是我们的体育特长生,体育特长生有一个特别的奖学金,叫作体育运动员奖学金,在此,我强烈建议体育特长生的同学要申请这个奖学金,对于这个奖学金可能会有很多同学和家长问:“老师,你的录取要求是什么?国家一级运动员还是二级运动员?还是什么其他运动员?”其实我们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是看同学的运动项目以及他在运动项目中所获得的奖项来评定,都有可能获得这个运动员入学奖学金。当然,除了运动员之外,我们也有其他的奖学金,比如学术的入学奖学金,这个就不用特别申请,大学会根据高考成绩,主动提供入学奖学金。但是运动员入学奖学金就要通过特别的表格来进行申请。
专业范围广泛涵盖多个学科门类考生根据自身特点可自由选择
说到专业问题,其实每年我都会遇到同样的询问,即哪些是香港都会大学的优势学科和王牌专业。在这里,我更想呼吁家长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专业。比如说有的孩子,他是属于一个更喜欢跟人打交道,而不是喜欢跟书本打交道的类型,对于这类同学,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应更注重专业本身的特点以及这个专业在未来事业发展上的一个需求。还有的家长会说:“老师,我的孩子到底是文科型还是理科型?”我认为这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同时强烈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特长、优势以及性格特点来选择专业。
香港都会大学的专业范围广泛,我们在内地设有四个招收本科生的学院,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和科技学院,涵盖文、理、创意艺术、教育以及语言等多个领域。
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里边,我们有一个创意媒体系,在这里,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其实是很热爱艺术,在艺术上面也有一些天分,但是家长觉得作为一个艺术生来讲,可能出路比较窄,升学比较困难,仍然坚持让孩子学习文化科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孩子还想转为跟艺术相关的一些课程,我想我们的创意媒体系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在这里,我们设有五个专业:动画和特效、电影写作、摄影和广告,以及新音乐课程。新音乐课程打破了传统对于音乐的认知,以前对音乐的了解就是钢琴、小提琴、唱歌等,而新音乐课程则采用的是数码音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Digital Music,Digital Music也是风靡了有20多年,现在随着电脑科技以及AI技术的发展,数码音乐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因此,我建议很喜欢艺术且又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同学报考此类专业。
另外,我们还有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该商学院在内地招生中一直备受欢迎,许多家长都认为来香港学商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香港不仅是国际商业大都市,还是亚洲的金融中心。香港都会大学的商科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传统的管理学、会计学、金融等学科,以及一些新兴学科,如金融科技(Fintech)专业,还有将金融和计算机、AI有效结合的专业,此外,还有体育管理、航空飞行、酒店管理等其他新兴专业,学生们可以在商学院中自由选择这些专业。在此,我特别想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愿意跟数字打交道、愿意写报告、愿意做一些模型分析,我建议他们选择会计专业、金融专业或金融科技专业;如果孩子很愿意跟人打交道,我就会建议他们选择管理学、市场学、酒店管理或者是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
教育和语文学院同样提供了许多新颖的专业,这些专业对中文和英文的要求都比较高。众所周知,语言是基础,如果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语言,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
最后,我重点介绍的是科技学院的专业。近年来,随着科技兴国的发展,以及大国博弈情况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了科技学院。科技学院内同样拥有一些优秀的传统专业,像金融学、电脑学和电子工程等专业。此外,科技学院还开设了一些新兴专业,如建筑学专业(融合数码技术),以及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这些专业对于同学们未来事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助益。
教学和科研成果丰硕学生自信心得以建立
关于刚才提到的研究成果,我们的同学和老师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创意媒体系,第一届动画及视觉特效专业的毕业生中就已有人荣获了金马奖。除此之外,还有的同学获得了亚洲及香港地区的多项数码大奖,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约有20位科学家入选了世界前2%的科学家名单。
在科研领域,我们也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积极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类竞赛,香港都会大学从它的名字上来讲,我们招收的一定不是最顶尖的同学,都是一些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同学,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可能因高考及各方压力而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并非学霸。因此,进入大学后,香港都会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帮助同学们建立自信,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同样优秀。在此背景下,我们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类竞赛,包括学术类、职业类等,比如税务辩论赛、商业设计大赛、国家“挑战杯”竞赛、工程技术大赛、语言文学类赛事等,通过在这些比赛中拿奖,同学们能够逐渐恢复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秀。
以应用型和专业型为主导,融入业界想法为学生提供各界学习及见习机会
自2024年3月起,香港都会大学就已获得香港政府的批准,成为首所应用科学型大学,这意味着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及专业设置上均以应用型和专业型为主导。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步骤和方案。在设计课程时,我们不只是说参考哪个教材,或参考其他大学开设的教学内容,而是融入业界的想法。为此,我们会为学生提供来自工业界、产业界、金融界的学习及见习机会。实习或是见习经历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他们也会意识到,专业领域有着广阔而深入的发展空间,需要思考是继续沿着当前方向深入,还是沿着更细分的领域进行探索。当然,也有同学在实习后发现所选专业并非所愿,他们想要的是另外一个方面。然而,无论如何,这段经历都会让他们有所收获,即使发现专业不符,他们也明白了应该及时转行或调整方向,这都为同学们将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将国际化理念融入课程教学鼓励学生“走出去”
国际化一直是各大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香港都会大学已将国际化理念深深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我们的教材均选用世界上最先进,且为多数世界院校所采用的版本。同时,大部分专业的作业、考试、授课全部采用英文。除了有少部分的专业,如电影专业可能会考虑香港电影和中国电影的特色而采用中文教学,还有一些文学类、翻译类的专业也会用中文。其次,在师资方面,香港都会大学拥有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其中,部分香港老师在海外或内地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且不少老师在海外院校也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这些无疑是国际化的核心所在。
除了上述方面,香港都会大学还鼓励学生“走出去”,例如,商学院推出的Global Immersion Program,即沉浸式海外学习计划,要求学生在四年的学习期间,至少有一年时间赴海外大学进行短期的学习和访问,其他学院的老师和教授也会在暑期或学期中间,带领同学到海外不同的院校去交流,这些海外院校多集中在欧洲、亚洲等地。
专设学生就业工作小组助力毕业生的未来发展
香港都会大学学生事务处下设一个专门小组,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对于内地同学而言,就业问题尤为重要,他们往往较早地开始规划。我认为,内地学生到香港来读书会成长得更快,一方面,他们离家比较远;另一方面,香港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都需要自己操心,这促使他们会比较早地考虑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但在内地上大学的学生可能对此不太着急,相较而下,在香港上大学的同学则会思考毕业后是要继续学习还是要找工作。我常常看到二年级结束的同学就已经开始考虑读研还是工作的问题。如果他们选择读研,会考虑在香港读研还是到英国、澳洲、美国读研;如果他们选择工作,是想在香港工作还是想在内地工作。总之,他们已经开始探索不同的路径以及方法。不过,近几年来的一个趋势是内地同学更喜欢读研,他们希望在经过香港都会大学的学习之后,学业能够再上一个台阶,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考虑到香港排名更高的院校读研,或者是到英国、澳洲、加拿大、美国等地去读研。还有一部分同学想继续留在香港工作。为此,香港入境处自2022年10月实施了一项新的吸引人才计划,允许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有两年的时间留在香港寻找工作机会,叫IANG签证,若学生在毕业时暂未找到工作,可以先申请此签证,待找到工作后再转换为工作签证。学生从本科入学第一天起,如果在香港连续居住满7年,即可获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证,这也是许多来自二线或者是三线城市学生家长的期望。
接下来咱们再说一下主持人提到的就业情况,其实香港都会大学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内地生的统计,而是针对整个大学的一个统计,据数据显示,同学们毕业三个月之内,就业率大概在90%左右,还有6%-7%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而选择深造读研的这部分学生往往都是内地学生。在香港工作的学生,他们入职时的平均收入相较于内地会稍高,大概在16,000-17,000左右。
寄语
首先,如果同学们对香港都会大学或者对香港的院校和教育状况比较感兴趣的话,请关注“香港都会大学深圳办事处”微信公众号,在这里,你会了解更多的资讯,我们也会在后台解答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次就是我祝所有的考生,今年心想事成,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进入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