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专思相融、价值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审计实务》“专思相融、价值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2024-11-20 14:16

来源:中国网高校中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制订了《大思政育人实施方案》和《课程思政整体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学院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要求。《审计实务》课程团队积极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秉承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并重的育人理念,遵循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会计工作岗位标准相关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系统设计课程内容,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工匠精神、综合素养融入课程教学,积极探索“专思相融、价值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在教学实施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智慧职教平台,按照“课前探究、课中学练、课后拓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使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讨论分享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学知识、练技能、强素养,渗透思政教育,最终形成专业培养与立德树人相得益彰的教学形态。

image.png

图1 《审计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一、基于课程性质,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设置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服务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税务管理相关岗位工作群,具备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审计实务》课程作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第4学期设置的重要专业拓展课,融审计理论与实务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审计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具有综合应用会计、税法、内部控制等知识和技术能力,树立较强审计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课程。

因此,本课程教学中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工匠精神、综合素养等思政教育主题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学习审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认同并具备诚信、客观、公正、法治、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精神,最终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和较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image.png

图2 《审计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二、重构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审计实务》课程团队基于审计工作过程,整合、重构课程内容,形成职业认知、业务承接、风险评估、审计实施和编制报告五大模块;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依据审计实务工作特点,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工匠精神和综合素养等思政教育主题融入课程内容,并积极探寻挖掘思政元素,最终形成成5个思政目标、14个思政元素的审计实务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具体如下:

image.png

图3 《审计实务》思政元素挖掘

三、构建课程资源,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撑和良好的教学模式设计。如果没有丰富的思政资源和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设计,只是进行简单生硬的思政说教,就会形成“教师难教,学生厌学”两难境地,难以达成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如下所示:

1.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课程团队围绕审计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等主题,系统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首先,广泛收集典型审计案例、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其次,借助智慧职教平台,开发系列思政微课资源,提供在线互动学习。建设的具体资源包括:丰富的案例库,涵盖不同领域的审计实践;思政微课和思政情景短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以及思政教学手册,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建议。这些资源的整合,不仅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支持,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

image.png

图4 《审计实务》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2.实施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课程团队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仿真实训、讨论分享和总结提炼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坚守审计准则、保持职业道德基本认知;夯实学生对勤勉尽责、坚守准则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理解;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课前探究:课程开始前,教师通过智慧职教平台发布预习材料,包括审计案例、行业动态、职业道德规范等。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线上讨论和交流;教师在教师在线上及时解答,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审计知识,还体会到审计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意识。

(2)课中学练:课堂上教师运用智慧职教平台进行实时互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真实的审计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平台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模拟审计师与客户的沟通,讨论审计发现的社会影响。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导,强调审计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审计职业的理解和思考。

(3)课后拓展:教师利用智慧职教平台针对性布置课后任务,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在线测试,实现知识深化和拓展延伸。学生还可以利用平台资源继续学习,参与行业专家的讲座和分享会,了解审计实务的最新动态和社会影响。此外,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项目,应用审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突出过程考核,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推进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关键环节,是检验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抓手。本课程基于智慧职教平台设计了全过程多维度教学评价,突出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比至60%,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学习数据实时记录和反馈,学生整体表现一目了然,督促其积极调整。

教师通过平台布置多元化过程性考核任务,主要包括课外拓展阅读、课程思政主题讨论、课程思政案例分析等形式。

课外拓展阅读由教师提供阅读素材,发布至教学平台,利用平台监控学生的阅读情况,以阅读进度作为评分标准。

课程思政案例由教师在线发布,学生认真研读分析,并在线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教师根据学生案例分析报告的内容予以相应的评分。

(3)主题讨论由教师在线发布讨论主题,学生可通过回帖、点赞、转发等方式进行互动,也可自行发布符合思政教育主旨的讨论主题,讨论内容由教师利用平台实施监控,并以平台统计的参与讨论、获得点赞的数据结合讨论内容作为评分依据。

综上所述,课程团队在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基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结合审计课程特点,挖掘提炼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主题和思政元素;借助智慧职教课程平台,实施线上线下结合混合式教学,思政教育贯穿始终,最终形成“专思相融、价值引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建设模式从课程目标出发,重构课程内容,挖掘思政主题,借助混合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接受思想教育,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高。最终实现了“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乐于教”,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作者:刘洪锋、马珍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责任编辑:闫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