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四川天一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坚持产学研结合,着力新质生产力,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一线专门人才,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赋能区域产业发展。学校坚持以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基础,紧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发展战略,进行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格局调整,构建有大健康专业群、体育及旅游专业群、数字内容与文化创意专业群、城镇建设专业群和商贸金融专业群,重点加强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及旅游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为川渝两地的经济建设服务。2021年,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未来数字创意产业学院”,重点发展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为德阳数字经济产业及成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搭建高水平的人才孵化基地,支撑成都打造中国最适宜数字文创发展城市。此外,学校还充分结合绵竹、德阳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特点,在校内建设了绵竹年画大师工作室、德阳潮扇工作室、陶板年画馆等传统文化教学、体验、实训用房,为绵竹、德阳本土文化的推广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助力区域文旅产业发展。
深化校地行企协同联动,助力区域创新升级。学校立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探索并逐步构建起“233+X”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与剑南春集团、鼎达集团、美大康华康药业、耀隆医疗器械、绵竹市希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绵竹、德阳本土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为本土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与华西希望旗下的特驱集团共同成立“特驱智库研究中心”开展现代农业产教横向科研、与绵竹年画博物馆联合成立了“绵竹年画大师工作室”,围绕德阳、绵竹两地的主导产业及当地特色文化搭建科技、文化创新交流对话平台;与绵竹市孝德镇人民政府、九龙镇政府、玉泉镇人民政府、玫瑰温泉金融小镇、汉旺镇地震遗址公园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文旅“名片”打造。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进园区进企业进乡村进行挂职锻炼、组织企事业青年骨干到学校进行短期培训,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学校教师编制提供“绵竹文旅市发展规划报告”“‘互联网+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报告”等咨询报告139份,为区域行业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服务区域民生实事。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校把“开展第二课堂”当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重要途径,把创造、传播、交流先进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为区域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服务。学校精心组织师生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基层文化建设品位;组织学生参加“中国自行车联赛”、“中国月季展”、“四川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现场会”等活动志愿服务;与公益组织走进当地社区联合开展关爱老人、关心儿童、无偿献血等系列温暖活动。此外,学校还以“三下乡”“返家乡”“课程实训”“党建联建”等大思政课为切入口,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工作。2022年,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将直播课程与电商助农有机结合,为绵竹当地农产品企业、农场基地直播带货,为果农创造收益数万元。2023年,经由德阳市委组织部牵头统筹的“党建引领.职教兴乡”工程,学校与绵竹市广济镇吉祥村结对共建,选派中药学专家刘晓凤到村任“职教书记”,为吉祥村中草药种植及林下菌类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和资源链接。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和保护,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木版年画、潮扇、陶板年画)体验基地”被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通过与外界的广泛交流,持续输出德阳、绵竹社会文化“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