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4199名毕业生中,有2289人留本省就业,其中在省内县(市、区)以下就业人数866人……牡丹江师范学院这组就业数据反映了该校毕业生反哺乡村、助力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黑龙江聚焦未来教师培养、着力办好师范教育的有力佐证。
针对教师招聘时供需匹配一定程度上的错位问题,结合区域人口变化趋势、学校布局规划调整,黑龙江省教育厅对2030年前全省各地各学科每年教师补充需求进行科学测算,作为师范院校招生计划投放依据。推动地方师范院校以未来教师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科专业调整、年度招生计划编制、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动态调整机制,采取定向、定岗、定编的方式每年招收1000至1500人的省属公费师范生,保证高质量师资来源。
高层次师范生比例偏低、师范技能培养偏弱……面对这些问题,黑龙江打出改革“组合拳”,多元协同,切实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大力实施“国优计划”“硕师计划”,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大力支持东北师范大学与牡丹江师范学院深度开展协同提质计划,采取“大手拉小手”“齿轮传动”立体式帮扶等方式,促进组团优质资源多元共享。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的通知,推动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地方教师发展机构紧密合作,通过学生常态化见习实习、在职教师与在校学生“师徒结对”、教研人员参与指导等方式,构建多元发力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如何推动师范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黑龙江省教育厅提出了科学引导,全力强化“定向”就业的思路。指导绥化学院、大庆师范学院等院校调整优化师范类专业设置,结合省域实际增设小学科学教育专业,以定向就业政策吸引大学三年级理科生参加相应课程班学习,实现“毕业即就业”。强化“留省”就业,在牡丹江师范学院、黑河学院等院校举办“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教育引才专场招聘会,市(地)教育行政部门与师范院校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优质生源基地合作协议,政校合作拓宽留省就业“出口”,促进在校师范生定目标、早选择、快就业。(记者 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