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22日,长江商学院MBA邀请到了开心麻花影业副总经理&制片人、长江MBA2022级谢灵珏,开心麻花影业副总经理&营销总监诸晓晨,与李洋教授共同探讨开心麻花的喜剧生产力从何而来。
①爆款生产力,从何而来
李洋教授:开心麻花大家都非常熟悉,从沈腾马丽的春晚小品到《夏洛特烦恼》,在中国的喜剧、电影、舞台剧的市场,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现下,开心麻花参与投资的电影《抓娃娃》,也在票房市场非常火热。截至7月23日,《抓娃娃》票房已突破17亿,位列2024年暑期档票房榜No.1.开心麻花的几乎一年一部爆款的生产力,从何而来?
谢灵珏:首先是麻花在喜剧创作上的长期积累,麻花通过电影走入大众视野是在2015年,但在2003年就成立了。前12年,都在做这样的积累。
我们每年推出一到两部舞台剧,一方面第一时间直观感受观众反应,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人才,我们筛选合适的演员,注重创作质量,确保每一部作品都有市场认可。
其次,这十几年在开心麻花厂牌之下,积累了很多创作者,他们是分为很小的团队很小的单元,大家看到是一年一部的产量,但对于团队来说,他们是花了3-4年的时间,才打磨了一部作品,这样才能保证内容上的积累。
诸晓晨:我的理解,还是品牌的力量。品牌有观众喜爱度,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表演者加入进来。
麻花像滚雪球,一开始一年只有一部戏,一年只演两三个月,慢慢变成全年性的演出。这些喜剧创作者和演员,在舞台上经历了千锤百炼,变得越来越优秀,在他们的引领下,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形成麻花比较好的生态。
②喜剧公司的幽默文化
李洋教授:作为喜剧公司,公司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上,有特别之处吗?
谢灵珏:我从互联网转行到开心麻花,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家公司的气氛非常轻松。
我们的董事长是一位特别有幽默感的人,即使在面临很大的挑战,或者很困难的事情,他都会时不时开玩笑,无形中影响了团队里的人。大家在麻花,人均都能甩几个包袱。
大家会以幽默的方式去看待一切事情,有这样的气氛才能做喜剧。
诸晓晨:公司的传统是,不管你职位多高,不管你的工作是不是直接跟演出相关,都要去剧场去值班,直接接触观众,感受现场反馈。
董事长强调说,“我们的根基在舞台,大家要牢牢地站在舞台中,感受到舞台。”这让我们更贴近观众,从而不断改进作品。
③年轻人的关注点在哪里?笑点怎么抓?
李洋教授:不管是开心麻花的喜剧综艺,比如最近新出的《整个喜剧》sketch show,还是线下剧场、沉浸式演绎空间,这些都牢牢占据了年轻人的舆论场,你们不仅是了解,甚至可以引领年轻人情绪,这是怎么做到的?
谢灵珏:还是把喜剧本身做好,内容是第一位的,好笑是关键。
麻花做喜剧的方法论很简单,选择喜剧基底的题材,用经典的创作方法,只选合适的演员。每部作品从剧本到演员都严格把关。
我们倾向于剧本本身是喜剧的基底,而非选择普通的故事。情境对了,好笑的那些点,都会自然而然、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比如说,让你回到中学,你会怎么做?突然给你10个亿,你要怎么把它花掉?突然男女互换灵魂,你要怎么办?地球爆炸了只剩你独自在月球上,你会怎么办…只听一句话,大家会觉得“哇”,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且一定会很有趣。
诸晓晨:就喜剧电影来说来说,其实没有非常针对什么年龄段的人,不同导演风格不一样,擅长的类型就不太一样,受众也会有所变化。
我们会倾向于年龄层在15岁到45岁之间,偏城市化的观众,他们对包袱的新鲜度非常在意,但传播力也非常强。麻花的团队会通过创新不断测试,去贴近市场需求。
从地域上讲,我们会有本土化的运营,比如说华南市场是以广东为代表,西南市场是以川渝一带为代表,他们就会有本土的创作、演员的发掘,比如会讲方言的演员等等,尽量去吃透年轻市场。
电影的宣发方式,也会跟进当下年轻人的潮流,比如短视频营销。现在短视频的节奏非常快,强剧情、碎片化。我们内部的创作规律没有太被影响,但是在营销的时候经常采取二创的方式,比如《独行月球》,我们做了500条短视频,挑战巨大但效果显著。
李洋教授:最近很火的短剧领域,总时长等同于一部电影拆成了七八十集,开心麻花未来会拥抱短剧形式吗?
谢灵珏:短剧的创作习惯和我们做电影、舞台剧不太一样,麻花更擅长两小时左右的作品。短剧的剧情和形式对我们是挑战,而且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剧都是横屏的,短剧是竖屏的,非常突出个人特写,所以我们仍在摸索中。
④“麻花品牌“PK“麻花IP”
李洋教授:个人IP化对公司品牌带来的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比如”沈腾马丽“成为超级IP以后,很多资源、注意力都到他个人身上去了,这势必会对自身喜剧舞台的品牌,带来一些流量上的争夺,麻花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谢灵珏:相辅相成。这么多年的积累和积淀,这么多年的感情以及信任关系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会进行集体创作。一个剧本,全团队都会帮忙提意见,演员也会在过程中不停创作,增加喜剧桥段,这种气氛让大家更愿意拧成一股绳——沈腾&玛丽的IP,是我们要共同去经营的。很多演员通过开心麻花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我们都会给予他们更多发展空间。
另外,麻花坚持只选合适的演员,没有过度追求大IP,麻花的成功也是依托作品,以及演员自己的实力和魅力,走到现在的。
诸晓晨:不论是作品宣传,还是艺人宣传的时候,都有统一的名字,叫“开心麻花”,我们不断的积累,在观众的心目中,种下根基。
品牌是消费者的信任度。腾哥出去会说,他是开心麻花的演员沈腾。品牌的认知,也是通过这些明星IP多年的、重复的露出,以及优秀的作品加持,才能做到深入人心。
麻花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成功的IP出现,有明星IP的不断涌现。
⑤长江MBA与麻花新方向
李洋教授:想问一下灵珏,你是在开心麻花工作的期间来到了长江。长江作为商学院,平时讨论的话题不太涉及内容创作,更偏商业,能够带给你期待的帮助吗?
谢灵珏:实话说,收获特别特别大。首先长江它能给我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上过长江再回头看麻花,我们还是处在一种“内容创作者的手工作坊”,会很专注的在创作好的作品,当然这是正确的路径,它一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启发更多是在公司管理还有战略布局等方面的,比如营销类的课程,上过之后,我还跟老板聊过这一问题:
营销的三层逻辑:
最低一层的营销卖产品;
第二层营销卖服务;
第三层营销是卖品牌,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者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向往,企业会有很大的空间。
麻花具备做第三层营销的能力,我们很多观众都是看麻花20年,会带着自己的伴侣、朋友甚至孩子去看,这样的忠诚度、粘性以及信任度,我们在做很多方向,比如说养老,都可以去展望。
当时我跟我老板聊的时候,他也很兴奋,现在以天津为试点,已经在去做了。
另外,长江的课程对我思路视野的拓宽,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工作里都有逐渐显露出来。
李洋教授:开心麻花特别好的将艺术跟商业做了完美结合,市场上还有很多艺术家,醉心于创作。这些人怎么样保证自己艺术原创性的同时,又能够具备更多的商业属性?
诸晓晨:更多还是经验积累,创作者要认知市场、理解市场。
我对于合作艺术家的期许是,他只要有意识就够了,再深入的商业商业化运作,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先解决意识的问题,再解决具体的技术的问题。
除了麻花的管理者适合来上长江MBA,我觉得很多创作者,应该也很适合来上MBA课程,可以通过商业去冲击他们的思考。如果有更适合他们的商业类课程,一定是很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