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校中国招办访谈丨中国人民大学:新设两个实验班 打造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24高校中国招办访谈丨中国人民大学:新设两个实验班 打造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24-06-20 08:4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4中国网高校频道推出《高校中国》高招特别访谈栏目,将陆续邀请全国高校招生负责人聚焦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专业解读、最新招生政策、志愿填报、生涯发展规划等话题进行深度解读,为考生和家长保驾护航,帮助考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本期特邀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熊俐嘉老师做客中国网《高校中国》招办访谈间,为广大考生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招生政策,为考生及其家长解答报考问题。

image.png

以下是访谈内容:

新中国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学,人民大学红色基因传承的体现,就是始终以先锋闯将的奋斗姿态,奋进在时代前列。这个时代前列,是指创办之初的抗战时代,陕北公学、华北联大等时期培养了大批革命先锋队;也指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设立中国人民大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为国家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建设、法律、外交等领域培养了万千建国干部;这个时代更指如今的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智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等各项事业取得突出成绩。学校的学科发展布局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在传统优势领域,人大的人文社会科学“独树一帜”;人工智能、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物理等理工学科全面提档升级;交叉学科同样加快布局,正努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也因此,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未来,人大将以更加昂扬的奋进姿态,迎接新时代的你们,培养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王牌专业和优势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实力顶尖,是文科生的顶级殿堂、理科生的绝佳选择。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14个学科获评A,其中9个获评A+;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科建设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顶尖学科数量再次增加,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哲学、政治学、中国史、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等17个学科,总体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A+学科占比为高校第一阵列,排名全国前三。

与此同时,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学校“一流大学”9个评价要素全部成绩优异,14个“一流学科”全部继续入选第二轮建设名单。此次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学科布局总数共92个,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入选学科13个,为高校之最。

学校在理工科方面也卓有建树,起点高、发展快,统计学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处于国内高校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实力跨越式提升,根据最新的国际计算机学科排行榜CSRankings,人民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排名已提升至第七位,连续两年在互联网信息检索排名位居世界第一,近几年物理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等。

2024年招生计划和招生类型

2024年,学校以服务国家发展、突出优势特色与人才需求联动为原则,安排招生来源计划。本科生招生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目前已编制完毕,招生规模整体稳中有升,具体由各省(区、市)招生考试机构向社会公布。

我校本科招生类型包括普通批次、强基计划、国家专项、高校专项计划(新路引航专项计划)、外语类保送生、艺术类、港澳台侨生等。其中,提醒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注意,近期我校已在报名系统开通确认考试,未在规定时间内点击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报名资格。确认时间至6月20日24点截止,千万不要错过。

此外,我们为高校专项计划(新路引航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艺术类开通报考咨询专线,自6月20日左右开始至所有省份志愿填报结束,持续提供专业介绍和志愿填报指导咨询。请届时关注“人大阳光招生”微信公众号,获取咨询电话。

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强调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通过全员书院制、四年一贯制、双选认证制度、交叉复合培养等,学校充分赋予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书院学院双院协同。中国人民大学已建立全员书院体系,六大书院以学部为单位设置。在培养上,遵循学科关联性、基础共通性、知识逻辑性,按人文学科、理工学科、经济学科、管理学科、法政与社会学科实行大类培养。大类内部打通课程选择和学习,强调大类基础和核心能力培养,夯实核心通识、宽厚学科基础。

无时点专业选择。学校超50%学生本科阶段在本学院内自主选择毕业专业。文学院、劳动人事学院、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新闻学院、社会学院、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农业农村发展学院、信息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等12个学院本科阶段不分专业。学生在学习共同基础课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学院内自主选择课程。学校最终根据学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认定本科专业。

双选认证。学生100%自主选择辅修,1/5本科毕业生获辅修学位或专业证书。学校各专业“专业教育”模块课程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程,毕业前达到相关专业辅修培养方案要求,即可申请认证辅修第二学士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

交叉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交叉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目前面向本科生开设了19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7个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3个跨校(国)国际性人才培养项目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其中,共有16个双主学位项目、PPE实验班、计算机图灵实验班及全国唯一一个中意美管理学三学位项目将在2024年通过高考直接招生,涵盖工学×经济学、理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12种学科交叉融合模式。

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今年新设的三个实验班:

1.法学院与劳动人事学院联合设置法学—劳动关系(全球劳动治理)拔尖创新实验班。旨在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劳动治理能力的前沿型、复合型人才,以“劳动关系+法学”交叉学科技能模块一体化培养为教学特色,以打造全球劳动治理领域的“人才摇篮”为发展方向。

2.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同开设“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旨在选拔造就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未来领军学者。学校物理学系与中科院物理所教师、教学科研资源共享,通过暑期科研实践、优秀学生奖学金、物理学前沿讲座等形式开展合作,并提供经费支持。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实验条件得天独厚,并具有高频次的国际专家讲座,拓展国际视野,助力学生快速进入科技前沿。

3.国际关系学院与外国语学院联合设置全球治理与国际事务实验班。旨在培养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实践的高层次、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关于选考科目的要求,人民大学统计学类、人工智能(拔尖班)、计算机类(英才班)、数学类(英才班)、理科试验班(化学与生命资源拔尖班)、理科试验班类(物理学拔尖班,含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应用心理学以及中法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等理工类专业只招收理科生(高考改革省份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国际政治及PPE实验班(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要求选考政治,其他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开设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打造交叉学科背景、国际文化视野的高端人才培养特区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61个国家和地区的312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学校众多领军学科开设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打造交叉学科背景、国际文化视野的高端人才培养特区。学校与意大利路易斯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合作推出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士国际项目——中意美三学位管理学本科项目。三校学生共同组成一个班级同堂上课,在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华盛顿三地三校分别至少学习一年,本科毕业可获得国际三学位: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商业(或国际商务)学士学位。此外,学校还开设有涉外法治双学士学位项目、国际新闻全英文实验班、全球治理与国际事务实验班等特色项目,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理论深厚、兼具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高端国际化人才。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更是中国最重要的跨东西方文化法语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索邦大学、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KEDGE商学院共建的中法学院,与学校其他招收本科生的学院性质相同,按照单独学校代码(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19002)招生,属我校正式统招计划,学生具有人大正式学籍。学生第一、第二和第四学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学习,第三学年赴法国院校学习。四年学业顺利结束后,将同时获得中法两国名校学位,如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可选择本硕连读,法国合作学校将优先录取。完成硕士阶段学习后,获得法国硕士学位。中法学院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还有机会获得推荐免试攻读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打造智慧职业发展中心平台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力

学校历时三年打造智慧职业发展中心平台。该平台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胜任力为专业牵引,借助数智化技术,提供了治国理政、经世济民、学术领军、全球治理等人才全周期发展样板路径。

人大毕业生整体呈现就业竞争力强、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高的特点。超80%前往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就业,超20%前往长三角、近10%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人均3个offer:60%毕业生获得6家以上笔(面)试机会、30%+毕业生获得5家以上offer。毕业生中超45%通过选调生、人才引进等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50%进入国内外头部企业,成长为治国理政、经世济民人才。另有一批毕业生投入学术科研与全球治理,在各自领域熠熠生辉。

本科毕业生以升学深造为主要去向。国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80%以上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读研深造,国内顶尖名校升学率100%;境外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中,近70%赴世界排名前50境外高校深造,超70%赴境外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竞争力级别A类高校深造。

寄语

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要对照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同时结合本人兴趣、爱好及国家战略需求选择专业方向。充分了解信息,辨别消息来源,以高校或考试院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充分理解政策,吃透关键概念,降低退档风险;关注国家政策,提升自我认知,提前规划学业发展方向;出分后及时关注我校“阳光招生信息平台”“人大阳光招生”微信公众号,或“相聚人大”小程序发布的各省招生组活动,欢迎广大考生家长来现场与招生组老师交流志愿填报。

最后,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中国人民大学期待你们的加入!

【责任编辑:张学琴】
返回顶部